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52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4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02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220篇
社会学   47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国外教师期望效应研究进展与当代教育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期望效应是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在学生的未来发展中得到证实的现象,它反映了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会影响学生发展的方向和程度,开展该现象的研究对教师观念的改变和学生的健康发展均有重要意义。对教师期望效应的种类、理论模型及国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介绍,探讨了其对教育现实的一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2.
73.
何其芳取西方象征派诗歌精髓,融晚唐五代柔美凄艳诗风,追求真实,崇尚理想,执着"纯诗"理念。《预言》一诗借用传统爱情题材,运用独语对话方式,吟唱了一曲古老而又永恒的爱情母题。爱情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多具不可描述、不确定和不可穷尽及意象创造等特点。生活与青春、感伤与甜蜜、批判与揭露是其主旋律。诗作迥异之处是,爱无语而来,又无言而去,仅留下独语存在。爱情、青春、生命,在何其芳诗里意味无穷。  相似文献   
74.
威拉·凯瑟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潜心描写美国中西部拓荒时代的伟大女作家.凯瑟以美国西部边疆生活为背景,创作了一系列内布拉斯加小说.<啊,拓荒者>和<我的安东妮亚>就是内布拉斯加系列小说中的两部以女性的独特经历和感受为题材的作品,也是凯瑟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在这两部作品中,凯瑟所塑造的亚历山德拉、安东尼亚打破了传统的女性文学形象,摆脱了伊甸园中那个依附于亚当的夏娃的影子,她们富有激情、敢于创造,凭着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坚韧的内在力量,艰苦奋斗,最终达到理想的彼岸,获得了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75.
教师期望是指教师对学生未来行为或学业表现做出的预测。自70年代起教师期望就受到了研究者们的普遍关注,并被广泛的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文重点就教师期望的实现范型,影响因素进行讨论,并对教师期望在教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6.
《阅读与作文》2009,(9):48-51
沉睡了两百年的诅咒树被唤醒,沉寂的小镇开始接连传出死亡预言:只要将仇恨的那个人的名字刻在诅咒树上。他将很快死去。从此,位于小镇山脚的那棵有近两百年树龄的榉树成越小镇人的梦魇!  相似文献   
77.
神秘的水晶球预言了约瑟芬的皇后命,塔罗精灵帮助里根逃脱“总统20年死亡周期”的可怕怪圈,变幻莫测的星象成了总统的“小秘书”……一个个铁铮铮的事实似乎都在诉说占卜的神秘与灵验。世人的吉凶祸福、前途命运尽入了占卜师的双眼。各位读者,你想知道神秘灵异的占卜的奥秘吗?精彩内幕即将为你披露。  相似文献   
78.
《珍珠》是美国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约翰·斯坦贝克著名的中篇小说.小说主人公奇诺的自我实现过程,体现了瑞士分析心理学创始人卡尔·荣格的自我实现理论.自我实现意味着个体人格的发展与完善,奇诺的故事正是其人格发展过程的写照.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奇诺意识到自己的人格面具,直面自己内心的阴影,从智慧老人那里获得帮助,并看到自己的灵魂形象阿尼玛,对自性有了充分的认识,实现了心灵与外界的和谐统一,最终成功达到了自我实现的目的.  相似文献   
79.
身在职场中的每个人,都应该把忠诚作为一种职场生存方式。在当今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年代,谋求个人利益,实现自我价值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遗憾的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个性解放,自我实现与忠诚和敬业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相似文献   
80.
道德品质及其行为应配享幸福,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与人的内心和谐,这是每一种伦理文化自我道德完善的实践目标及伦理信念。无论对于渴望个人自我实现的自由平等的西方伦理文化传统,还是追求天人合一与和谐社会的中国伦理文化传统,既有相互联系的普遍伦理诉求,也有其自身独有的实现“德福一致”的伦理路径。在中国先秦时期,与道家返璞归真的自然幸福论不同,儒家的“孔颜之乐”内在地包含了“仁者爱人”、“仁民爱物”的怡然自乐的幸福,但它们同样作为先秦伦理文化德性幸福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正统儒家“大一统”的政治伦理的整体建构,演进到宋明理学正统儒家为主、释道为辅的德福之辩,发展到现代境遇中儒释道伦理文化融合的必要与可能,“孔颜之乐”不仅构筑起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传统,也为现代中国伦理文化的德福之道的建构提供了重要的伦理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