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05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42篇
管理学   386篇
劳动科学   28篇
民族学   131篇
人才学   111篇
人口学   44篇
丛书文集   1881篇
理论方法论   326篇
综合类   4194篇
社会学   564篇
统计学   7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462篇
  2013年   392篇
  2012年   553篇
  2011年   550篇
  2010年   569篇
  2009年   503篇
  2008年   695篇
  2007年   516篇
  2006年   457篇
  2005年   384篇
  2004年   296篇
  2003年   308篇
  2002年   229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188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61.
欲望与志气     
正这个时代的青年,能够把自己安排对了的很少。在这个时代,有一件欺骗或耽误他们、让他们误会或不留心的事,就是把欲望当志气。这样用功,自然不得其法。也许他很卖力气,因为背后存了个贪的心。可是他这样卖力  相似文献   
162.
“一切哲学的入门”——论康德的《判断力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有各自独立的立法领域,这就是"自然"与"自由(意志)",相对而言,判断力则没有自己独立于这两个领域的第三个立法领域,但是,这并非意味着判断力不"立法"。虽然判断力没有自己独立的立法领域,但是,它却通过"合目的性"原则把"自然"与"自由"这两个分裂的领域协调、统一为一个整体,并使对这个整体领域里的事物的(审美)判断具有先天的根据-理由。在这个意义上,判断力也具有立法的功能——使对这个整体世界里的特殊事物作出审美判断具有合法性。  相似文献   
163.
自16世纪末17世纪初开始,法国历代统治者多以鼓吹与实践"自然疆界论"为己任。同时,德、俄等一些对他国领土野心的强国也利用该理论,主张应以对自己国家安全有利的大山、大河等作为其自然分界线。后来,该理论又披着"民族原则"的外衣,渐渐异化为欧洲大国侵略和霸权的道具。对此,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层层揭底,深刻剖析,最终使其无所遁形。  相似文献   
164.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对自然中心主义的诘难表明其尚不能摆脱旧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藩篱,其对自然中心主义之“自然主体性”、“内在价值”之质疑是因为它仍从人的本位出发来定义“主体”、“价值”,且往往陷入循环论证;其对“自然中心主义” 伦理观“妨碍”人类实践的非难是因其仍不能超越急功近利;而自然中心主义以其对“主体”、“价值”的重新定义,使人类对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深层的反省和认识,并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伦理思辨空间。  相似文献   
165.
在文艺复兴时期,古希腊神话不仅是文学的土壤而且还是哲学的温床,而这种基于文本意向出发的解释传统亦可溯源至古希腊时期的智者.普罗泰戈拉在叙述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中,所着重诠释了人之自然本性、自然状态和自然正义等思想,不仅启迪了近代启蒙思想家倡导文艺复兴运动,而且还为近代欧洲的政治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6.
王旭烽的"茶人三部曲"通过人茶合一的生态审美叙事,体现了鲜明的生态理念和生态理想,本文从自然、家园、生命三个方面分析其生态理念蕴涵,即向自然寻求人类存在的文化印证;和谐、安居的恒久渴望;向死而生的自由生命追求。  相似文献   
167.
倾听     
有一种表达,无须笑语盈盈,却让我们感到心旷神怡;有一种宽慰,无须金玉良言,却让我们喜逢柳暗花明;有一种关怀,无须嘘寒问暖,却让我们感动得潸然泪下;有一种支持,无须一诺千金,却让我们坚定执著、无怨无悔。  相似文献   
168.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和济慈的自然诗都体现着诗人对于自然的认知。两者的自然观各具特色又有一定的可比性,都把对生活和人生的感受转变为诗歌,融情于自然,在所描绘的诗歌里创造着各自的禅意自然和本真自然世界,表达他们愿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愿。  相似文献   
169.
在20世纪的世界文坛里,伴随着都市文明缺点的日益显豁,自然与人性受到严重异化,人的完整性被无情割裂,回归自然乐园与回归本真人性已然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基督教文学试图通过对自然的神性解释,从神意之美中寻觅终极的源泉,架起了重返自然乐园和复归本真人性的诗意桥梁.这种神性书写暗合了世界艺术潮流的脉动,提供了某种具有未来意义的现代化文化因子.  相似文献   
170.
认知语言学派认为,隐喻是语言和思维所固有的、人类普遍的思维方式和基本的认知工具。运用这一认知隐喻理论审视中国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诗词,根据其自然意象中源域的特点进行分类,概括出植物隐喻、动物隐喻、山水隐喻和月亮隐喻四类隐喻。通过分析这些隐喻来解读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从中折射出的苏轼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