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1篇
劳动科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63篇
社会学   35篇
统计学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胡昌方 《老友》2009,(4):25-25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需一个土馍头"。《红楼梦》中这句话,道出了"人生必老,老而必死"的自然规律。然而,如何面对这个"土馍头"——人死了"后事"咋办?如何安葬?却反映出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金本浒 《老友》2010,(4):23-23
有人说,拼搏、奋斗那是年轻人的事情。人老了,退休了,船到码头车到站,也该歇歇了。从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来讲,也是无可非议的。但是,莫要忘记:夕阳无  相似文献   
13.
陈智 《四川统计》2013,(12):49-49
长寿的梦想 长寿是人们干百年来孜孜以求的梦想。尽管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长生不老的美好愿望却是可以理解的。由于体质、遗传、生活方式等个体差异,每个人的生命长短相差悬殊。资料显示,古人彭祖活了767甲子,经过后人神话演绎到800岁。按当地时间折算,1甲子是60天,彭祖大约活了126岁。即使在今天,这个年龄也属于长寿之星了。  相似文献   
14.
郁建民 《老年世界》2013,(14):29-29
原来以为“老”是一道遥远的人生风景,然而还未曾开怀唱熟几支青春的歌儿,青春之门就在面前悄然关闭了。然后是汗流浃背的中年,负重爬坡,乃至终于爬到坡顶,可以舒心地喘口气,这才发现人生那轮红日,已经悄悄滚近西山。虽说夕阳燃烧得别样辉煌,可惜已近黄昏,好光景毕竟不多了。“老”是谁也无法躲避得了的。任你的体质如何强健,任你的遗传基因怎样优越,全然无法抗拒这一自然规律。“返老还童”只是神话或是童话里美丽的构想。假若有人说你“越活越年轻”之类褒语,如若不是客套的恭维,也只能是友善的鼓励吧。实话实说,人如能控制自己将衰老的曲线变得尽量平展舒缓,也就是相当不错了。  相似文献   
15.
马国征 《中华魂》2008,(6):26-27
《炎黄春秋》2008年第2期上刊载了署名杨慎的一篇文章:《任仲夷同志的一幅珍贵墨宝》。文中引用了任仲夷写给作者的一段话:"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何乐之有?到头来还是其苦无穷。从根本上讲,人是不能胜天的。  相似文献   
16.
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是宇宙万物之本体。但是老子的超越之道并非是自然界及其规律,而是超越的主观精神境界。“道生万物”,表明超越之道并非是抽象的逻辑观念,而是真实自然、与宇宙万物同体的生命境界。“天地不仁”中的天地不是纯粹的物理存在,也不是主宰意义上的人格存在,而是一种价值存在,只不过带有某种虚化的宗教人格意味。领会和诠释老子的天道观,宜从人生哲学的视域而不宜从自然哲学的视域。  相似文献   
17.
自然界是自在自为的世界,它的现存状态和模式是其自身亿万年来自然发展的结果,而且它的这种存在状态和模式依然在恒久地、不断地处于自我整合和调节之中。它的每种资源配置,都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变化的规律性的;循环发展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合理表现。同自然界一样,节约也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表现;科学节俭是生命规律的理性反映。至于人自身来说,其节约意识和行为受到规律性的支配,就更是不言而喻的了;因此,只有把建设节约型社会提升到经济社会发展本质的规律性认识上来,才能真正提高人们认识节约型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自觉性和自约性。  相似文献   
18.
张荣池 《社会科学论坛》2005,(4):167-168,129
一实现社会和谐,是千百年来人类不懈追求的一个美好理想;崇尚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和谐”的价值取向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道家强调人对自然的顺从,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原则;儒家提倡宽和处世、人伦和谐,追求以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主题的大同社会;法家认为社会和谐主要取决于各阶层得到与其社会地位相应的  相似文献   
19.
李洪君 《学术交流》2001,21(3):11-14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有何异同?二者又是如何转换的?转换的"中介"是什么?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把两类规律统一起来,又指出了其根本区别.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一致性表明即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也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最关键的是"两类规律"可以相互转换,其"中介"是实践,特别是生产实践中的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略论自由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自由究竟为何物?自由,并不是人们平常中所理解的“为所欲为“或是“无拘无束”,自由,是人们对必然的认识,亦就是对自由规律的认识。自由有个人自由与社会自由,个人自由是相对于社会自由(即他人自由)而言的,自由具有历史性,空洞、抽象地谈论自由是无意义的。正确认识自由的真正含义,将有助于我们从对自由认识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