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6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66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116篇
人才学   5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07篇
理论方法论   104篇
综合类   1480篇
社会学   264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411.
以戏剧情境论和阐释循环论为思想背景,如果细斟独白词句、还原独白情境、理解独白者整体心灵历程和性格特征,哈姆雷特的那段著名独白“To be,or not to be…”可以翻译为“挺身而出,还是隐忍退缩…”。从全剧整体来看,哈姆雷特性格中超越性与缺陷性的结合构成了他悲剧性格的内核,并最终导致他的悲剧命运;而将“To be,or not to be…”翻译为“挺身而出,还是隐忍退缩…”恰好能在隐喻的层面上让人感受到哈姆雷特悲剧性格中的超越性和缺陷性。以戏剧情境论和阐释循环论为指导,在翻译时充分考虑到人物所处的情境和人物整体的心灵历程,译出人物的内在生命特征,无疑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戏剧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412.
抗战戏剧研究已经走过了80年历史,在史料钩沉、戏剧史著、专题论文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严重不平衡现象,主要体现为区域性研究不平衡、剧作家作品研究不平衡、局部研究与整体研究不平衡。对抗战戏剧进行整体的综合性研究尤为必要。战争政治是抗战戏剧的文学生态场域,战争规范推动着抗战戏剧的发展,影响着抗战戏剧的叙事,在战争的不同阶段,在不同的政治区域,抗战戏剧的繁荣程度和表现形式均有不同。从战争政治角度对抗战戏剧进行整体观照和全盘反思,将会呈现抗战戏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尽可能地避免将历史单质化和浪漫化,从而推动抗战戏剧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413.
20世纪40年代,中国广播剧理论研究经过短暂的沉寂后,到1944年又得到恢复,在1946至1948年形成了第二次理论高潮,对广播剧进行了全方位的理论探索.对于广播剧艺术本体的认识,比之以前,更深刻,触及到了广播剧的艺术本质;对于广播剧创作规律有了独到的把握,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既全面又深入,既富于理论色彩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对于广播剧演播理论的探索,改变了以往只有广播剧本体论、广播剧创作论的状况,使中国现代广播剧理论体系更加完备;对广播剧的缺陷与不足展开批评,丰富和促进了四十年代的广播剧理论.中国广播剧理论的基本框架体系在20世纪40年代已经确立.  相似文献   
414.
元杂剧中的蒙古语词是元代多元文化背景的重要印记。蒙汉语言的互相渗透与影响是元代社会语言的重要特征。元杂剧中出现的蒙古语词汇共有一百多个,通过分类分析这些蒙古语词可以发现:元杂剧中的蒙古语作为一种外来语,具有其鲜明的草原游牧文化特征,一方面反映了蒙古游牧文化对中原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两种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语言词汇体系的差异。  相似文献   
415.
"战争启蒙"和"人性自觉"作为20世纪40年代少数民族题材戏剧的两大重要主题,具体体现为四个主要方面:民族偏见服从于抗战大局、"世仇(私仇)"服从于"国仇"、个人情感服从于民族大义、人性探寻与自由求索。而在具体的剧作中,这四个方面往往又是交叉呈现的。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在40年代战争与政治的境遇中,剧作家不但具有中国现代知识者独特的感时忧国情怀,而且坚持着对话剧人学精神的追求。  相似文献   
416.
赵春辉  洪红 《学术交流》2012,(3):131-134
清代传奇《草木传》的作者并不是蒲松龄,系后人伪托。依据《草木春秋药会图》中邱世俊《序》和作者《自叙》及相关方志文献,可认为《草木传》的作者是郭廷选。郭廷选,字秀升,山西壶关人。该传奇是依据汪价章回小说《草木春秋》改编而成的。郭廷选创作该剧,一方面以戏剧见才学,庋藏其博物多识和医药学问;另一方面略以寄慨,寄托其"立功勋"、"定华夷"的理想与抱负。  相似文献   
417.
中美戏剧文学形成于不同文化传统的社会历史背景,经过漫长的发展流变而殊途同归.从两个民族戏剧文学形成的渊源入手,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以两者现实主义和多元性的共同特点为核心来比较和分析中美当代戏剧文学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并强调合理利用国家支持和商品市场的积极影响,力图找出中国戏剧文学良性发展的途径,从而使当代戏剧朝着既具有一定思想内涵而又不脱离现实、既能够满足观众需要而又不媚俗的目标健康发展,这种比较研究对于当代中国戏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18.
《茶馆》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他戏剧创作的高峰,受到国内外广大专家的赞誉。被外国友人称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是中国戏剧艺术的骄傲,它标志着中国戏剧艺术有以其民  相似文献   
419.
420.
从戏剧组成的基本要素,戏剧音乐的不同,包含音乐种类、乐器使用,都构成了中西方不同的戏剧。中国传统戏剧有其固有的音乐模式以及表演方式,而西方戏剧多结合生活,音乐组成更为多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