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46篇
社会学   2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学习和掌握好建筑学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向大师们学习,提高艺术修养,开阔眼界,打开思路,勇于创新,更新设计理念等几个方面,利用几种比较廉价和单一的材料,展开地设计和制作建筑模型,着重论述了运用卡纸、木板和碎料来设计制作建筑模型,以及、它们的工艺流程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2.
文学欣赏是读者的再创作,“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在赏析文章时,只有充分发挥读者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积极、合理的再创作,在思想上,明是非、辨善恶、知美丑,陶冶情操,在艺术上,获得美感享受,提高艺术修养,这样,才能使读者有再创作的成功欣喜、阅读的审美愉悦。凡是能流传久远、成为经典的文章,必定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阅读此类文章不宜一目十行、囫囵吞枣.应当字斟句酌、  相似文献   
73.
国家教委明确指出开设艺术欣赏课是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阔高中学生的文化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使之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其全面发展".新颁发的《美术课程标准》把欣赏教学提到了重要的位置,要求不仅"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还强调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之外,还应能"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74.
本文探讨了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与画家艺术修养之间的内部关系。  相似文献   
75.
原有的学术化教育模式和教育体系已经不适应现有的高职类教育的发展,高职类教育是更贴近社会需求,且定位明确。本文根据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以《传统纹样研究》课程考核改革为例,探索和分析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6.
近年来,随着我国清代帝王玉玺在拍卖市场上屡爆天价,篆刻这门艺术的市场关注度越来越高。记者从南昌榕门路上的博石斋了解到,一块好的印石,经过名家篆刻之后,立刻身价不菲,而且从来都不缺少追捧者。自从有古玺出土的战国时代起,到中国印在北京奥运会上走向世界,篆刻艺术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周礼》称:印,其实手执之节也。意即所谓印章就是拿在手里  相似文献   
77.
说感性涵养     
张伟 《阴山学刊》2014,(1):112-112
当代人感性能力的衰退,是一大重症。有人调侃说,孩子们熟记“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却对枝头的鸟啼丧失了感觉。全国政协常委叶小纲提出,国民感性教育亟待加强。高品质人才的突出表现是具有良好的感性素质,艺术修养、审美素质、感性智慧,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78.
近年来,随着我国清代帝王玉玺在拍卖市场上屡爆天价,篆刻这门艺术的市场关注度越来越高。记者从南昌榕门路上的博石斋了解到,一块好的印石,经过名家篆刻之后,立刻身价不菲,而且从来都不缺少追捧者。自从有古玺出土的战国时代起,到中国印在北京奥运会上走向世界,篆刻艺术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周礼》称:印,其实  相似文献   
79.
培养现代礼仪修养,展现个人魅力,可以从加强艺术文化修养,自觉学习礼仪知识,注重习惯培养,并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以加强礼仪的美学修养等方面来着手。  相似文献   
80.
日前,“Rehtom国际联合集团”在媒体发布了一则招聘“运营总监”的启事:这是一项充满挑战性且非常重要的工作,责任和要求相当广泛,具体为:工作地点不固定;有充分的体力与耐力(因为,有时你不得不通宵熬夜地工作,各种节假日、公休日都难得休息,还必须随叫随到);要具备金融理财、行政管理、烹饪技巧、医疗常识和艺术修养;要有出色的谈判技巧和人际交往能力;要每时每刻关注员工;能容忍员工带给你无法想象的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