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7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67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41.
陆世全的<鷇吟集>汇拢了作者40年来记录人生心路履痕的诗词佳作.诗集的最大特点是讲真话、抒真情、袒露心声,以情感人.其最突出的又有两点一是"伉俪情深,琴瑟和谐"的恋情,二是体现了一种身处逆境不改初衷,命运多舛而不动摇信念的执着精神.  相似文献   
142.
《荀子》一书行文古奥艰深,虽经历代学人考校注释,然其中疑难费解之词仍篇篇皆有。现仅就《不苟篇》中数例疑词进行辨析考证,并就正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43.
《红楼梦》的宏观结构基于神话。含玉而生的贾宝玉,前身既凝聚了补天顽石和神瑛侍者神性,在人间又是大贵之家的宠儿,但却改变不了尘间规则,依旧经历人间的悲凉;而来自仙界的僧道双重力量的护佑,只能助其一灵不灭,最终逃离人间;历劫之后,人间的苦痛同样辐射到了本来无欲无求的仙界。《红楼梦》从神仙和神话的角度揭示了"一切皆苦"的生活真谛。  相似文献   
144.
中唐作为一个变革的时期,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时期。面对盛唐之后的衰落,士人不仅在政治和经济方面提出复兴的主张及措施,也开始在学理层面展开思索。以往学界多注重士人对儒、释、道的接受情况,并以此来考察诗学观念的嬗变。从儒墨相用、孟墨同气两个方面考察中唐士人对墨家思想及精神的接受,并由此进一步分析中唐士人文化心态、角色心态的特...  相似文献   
145.
汪中的社会思想上承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下启龚自珍、魏源,在清代社会思想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他的社会福利思想关注民生尤其是关注下层妇女的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46.
“洛如吟社”作为清代浙江平湖最大的诗社,扬风扢雅,诗酒风流,其文学与文化影响很大,朱彝尊当时就曾亲为编定《洛如诗钞》六卷.影响所及,当地将“洛如吟社”视为文学与文化之风标,接连有续社之举,其中较为著名的就有“续洛如吟社”、“洛如嗣音集”等.这些续社因首倡者、主持人、参与者、规模、持续时间等与“洛如吟社”均不相同,举社时间与之亦存在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前后时间差,所以应被视为各自独立的不同诗社.《中国文学大辞典》所录词条“洛如吟社”不仅在举社时间上存在认识错误,而且将“洛如吟社”、“续洛如吟社”、“洛如嗣音集”三个诗社的成员混为一谈,极易误导读者,有必要略作辩正.  相似文献   
147.
叙事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一个有机的构成部分.我国古典叙事诗的创作从先秦时期产生,<诗经>之中保存下了我国最早的叙事诗文学文本,两汉乐府则是古典叙事诗创作形成的第一次高峰.文章结合<诗经>与"汉乐府"进行探讨,以期展现我国古典叙事诗在发展初期的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148.
正芒种节气的养生与食疗原则芒种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时在每年的6月5日左右。芒种之义,一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的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紧迫;二指中稻、黍、稷等夏播作物正处于抢播抢种最忙的季节,故又名"忙种"。因此说,芒种是反映农业物侯现象的一个节气。此段时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进入梅雨季节,雨天多,潮湿闷热,各类物品容易发霉,蚊虫孳生快速,湿疮、湿疹、腮腺炎、水痘、肝炎、肠道等多种传染病和季节性疾病多见。  相似文献   
149.
《月泉吟社诗》为元初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遗民诗社——"月泉吟社"所创作的作品,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社总集"。其作者大都为故宋遗民,由于处于特殊的时代,他们的诗歌创作不敢直言心声,只能以隐晦曲折的方式流露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根深蒂固的民族情结。他们借歌颂田园风光以抒发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通过对忠臣义士的追慕和对现实的关注揭露,以表明自己不为元廷的官爵利禄所诱惑的孤介情操,表现自己隐逸抗节的志向,从而使文本内容具有深远的思想价值和审美意韵。  相似文献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