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337篇
理论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448篇
社会学   2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01.
荀子、王充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其哲学中的儒士观包涵了对各个儒士阶层的看法及对儒者社会作用的分析,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对知识分子认识自身的社会使命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这种意义体现在当代知识分子的文化使命、政治使命、道德使命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02.
人性问题是先秦儒家关注的焦点,也是儒家政治学说的基点。孟子以“心之仁德”言性,而荀子以“人之嗜欲”言性,一个侧重社会属性,一个侧重自然属性,二者的语言表述的确存在差异,但是他们都强调在后天的实践中通过“养”或“化”的方式扬善去恶,追求完善的道德以争做圣人。另一方面,他们对人性的态度和作为,最终都转向并延伸到了政治领域。可见从儒家内在的道德修为到现实的经世致用的主体精神在二者的学说中是一贯的,也正是孟荀二人学说的异同之所在,彰显了儒学之为儒学的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803.
在古代中国的诸种理性中,历史理性居于主导地位,它起源于西周初年对天的怀疑和民心的发现,表现为对历史变化及其恒常根据之关系的理性思考。先秦儒家发扬光大了这一传统,认为历史变化有常规可寻,变与常是统一的。他们还提出天人合一、古今一体、性习相待的观点,在历史的推动力量、历史的演进样式以及历史的内在根据等方面,拓展了历史理性的领域。在他们看来,变与常的统一是历史的本质,也是历史运动的原因。这与古代希腊的实质主义传统有着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804.
文章选取《荀子》几处争议较多的地方,参照旧注加以辨析,尝试着从新的角度来补充新的理由,补苴前人的说解。  相似文献   
805.
本文主要论述了荀子的人性论、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识、研究、把握它们对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要关系的借鉴意义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806.
荀子管理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的管理思想是其整个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今在管理实践和管理学研究中仍有可资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807.
荀子作为先秦著名的教育家,唯物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以性恶论为基础的德育思想,既师承孔子,又立足于社会现实,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荀子的德育思想不仅对当世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8.
809.
荀子继承孔子思想,沿着其以仁为本、重礼讲仪的思路发展开去.一方面,他以仁为善之核心和人生根本,以仁为礼仪制度的基础和本质.仁德是行礼的前提,行礼是仁德由内向外推衍的逻辑结果,此谓先仁后礼,仁本礼末.另一方面,隆礼至法、明辨达分是仁之应有内涵,行礼守义是得仁的必由途径,仁德的目的即在以礼规范社会、整肃秩序,此谓以礼行仁,行礼为仁.荀子由孔子之仁学开出自己的礼学,从而实践了孔儒由内向外、由理念向操作的拓展.  相似文献   
810.
荀子对逻辑学的主要贡献在于 :他在名辩思潮中实现了“正名”问题由政治范畴向逻辑学和认识论的转换 ;构建了以“正名”为轴心的“名”、“辞”、“辨说”及其关联的逻辑体系 ;提出了许多具有认识论意义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