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一、"问题大学生"的理论界定 (一)"问题大学生"的定义 "问题大学生"主要指在教育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使教育结构和教育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一系列问题行为的高校学生."问题大学生"的问题行为主要指违反道德准则、不利于身心健康、不利于学习和生活、不利于他人和环境的行为表现. 相似文献
12.
<正>80后的个性特征是由其独特的成长环境塑造的,同时又影响到他们的工作行为表现。成长环境作为80后员工特点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归纳起来主要包括当时中国执行的改革开放、计划生育和义务制教育三个政策。一、改革开放对80后员工个性特征及工作表现的影响1978年起,我国积极推行改革开放政策,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模式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多种所有制并存。社会结构也从同质的单一社会向异质的多样化社会转化。1.改革开放带来经济的巨大发展。改革开放30余年,是我国城乡 相似文献
13.
谭骁彧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1,(2):43-45
矫正大学生的“挫折心理”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 ,探讨大学生“挫折心理”的行为表现 ,提供了一些矫正大学生“挫折心理”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追星族多为青少年,他们在生理上有了突飞猛进的成长,但心理上的发展却远远滞后。由于生理上成长,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希望能够独当一面,渴望摆脱父母的控制。然而,有限的生活经验又使他们不能完全没有父母的帮助,这种矛盾心理使他们感到苦恼。因此,青少年选择崇拜拥有能力、地位且独立的偶像,希望实现独立自主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追星现象是青年寻找认同榜样的一种心理折射。他们看到明星在台上酷炫多彩的表演,看到他们出尽风头,明星为公众提供了强有力的认同榜样。不管是歌星、影星,都与公众的某些心理相契合,与之产生共鸣,才得到他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15.
刘芬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
人的行为既是个人心理状态的反映,又是一定社会环境下人的认识发展的结果。莎士比亚晚期传奇剧《暴风雨》借助具体的“人”———普洛斯帕罗施展魔法掀起暴风雨进行复仇的行为表现,探讨了“人”的行为表现与心理需求和认知发展之间彼此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表现受人的心理需求和认识发展状况制约,人的行动促进人的认知发展,人的认知随着行为和心理需要的变化呈阶段性、螺旋式上升发展。 相似文献
16.
矫正大学生的"挫折心理"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剖析了大学生"挫折心理"的行为表现,探讨了矫正大学生"挫折心理"的心理疏导方法. 相似文献
17.
销售人员绩效考评,即是企业对销售人员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业绩与行为表现进行考核与评价的过程。目前,我国企业对销售人员的绩效考评存在 相似文献
18.
19.
消费者在参与价值共创过程中会参考其他用户的设计.在社会学习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两个实验验证了价值共创过程中其他用户行为表现对参与共创消费者创造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低水平的用户表现,高水平的用户表现会显著提升参与共创消费者的创造力;消费者被高水平用户表现所激发的灵感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且顾客开放性水平和顾客知识水平越高,高水平用户表现对参与共创消费者创造力的提升作用越显著优于低水平用户表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