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4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10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2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对于4—6岁的幼儿来说,说谎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表现在幼儿有意歪曲事实,造成他人不正确的理解和印象。面对幼儿的说谎行为,家长和教师应该正确分析幼儿说谎的成因,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幼儿进行启发、指导教育,帮助幼儿改正说谎行为,促进幼儿道德认知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2.
性别价值观浅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作为人最基本的生理基础,其差异性导致两性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义务、行为表现、态度观念等存在不同.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在特定社会文化和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内外因素影响形成与发展多纬度多层次复杂的性别价值观,该观念又指导和影响到个体的行为表现.尽管关于性别的研究很多,但是主要是从刻板印象、性别角色态度来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3.
对农信息传播供需双方行为表现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对对农信息传播供给者和需求者双方行为表现进行了考察.信息供给者角度主要从国家对农媒介资源硬件供给和内容产品软件供给进行分析;信息需求者角度主要以对江苏省淮安市和福建省永安市的农村受众大众传播媒介拥有、接触频率、接触内容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信息选择或然率公式对信息传播的供给者的信息传播行为和需求者的信息接收行为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促进农村信息流通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4.
吕莉 《理论界》2005,(5):230-230
当前地方财政的非理性行为及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后果已引起理论界有识之士的关注。这种非理性行为表现为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支出结构不合理,不能反映地方公共需求结构偏好,即公共产品自身结构不合理;二是政府支出规模数量过分膨胀,超过地方资源在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优化配置的界限,由此形成的公共产品在公共部门与私人产品结构比例的不合理。一、地方支出过度扩张可能导致的风险后果1.从较长时期来看,地区性的经济不能平衡、持续发展,造成资源浪费。即使是在实施地方过渡扩张支出时期,从表面上看,当地的市政建设、公共事业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相似文献   
25.
发散思维是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是创造性的核心,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由发散思维引起的行为表现即是一个人的创造力的标志。课堂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主阵地,而课本例题是为使学生巩固所学  相似文献   
26.
妻子只顾忙着向外人施爱,却冷落了丈夫和家人。不仅她像一只陀螺转不停,全家人也要跟着她一起转。面对如此博爱的妻子,他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相似文献   
27.
道德教育是指向人的一种德性培养的教育.初中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一方面对初中生活充满了希望,另一方面道德行为表现带有小学生的稚嫩.对其实施道德教育,不仅有利于中学德育目标的全面实现,而且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顺利地向中学的学习生活过渡.  相似文献   
28.
随着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发展,商业底毁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视为不公平竞争的典型行为之一,本文在总结商业诋毁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对国际市场竞争中商业诋毁行为的控制制度。  相似文献   
29.
张宝俊 《金陵瞭望》2006,(20):38-39
近期,一篇《中国游人,你丑陋吗?》的文章在全国引起了轩然大波。联想起不久前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公开向社会征集“中国公民旅游不文明行为表现”和“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建议”的行动,我们不禁会问,五千年“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难道真的在历史长河中风化了?  相似文献   
30.
感觉寻求是个体寻求多变、新异、复杂、强烈的感觉和体验,并且采取生理、社会、法律、经济方面的冒险行为来获取以上体验的人格特质。研究者们围绕感觉寻求与心理、行为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从感觉寻求的生理机制、感觉寻求与冲动性的关系、感觉寻求的心理和行为表现、感觉寻求者危险评估等四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介绍,在总结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