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91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257篇
社会学   2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41.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凭借小说《盲刺客》获得了2000年英国最高文学奖项:布克文学奖。小说以“俄罗斯套娃式”的叙事方式展现了后现代语境中人类精神世界的悖谬。文章从小说的文本形式切入,结合人物的心理分析,揭示了主人公艾丽斯和劳拉屈服与反抗内化的精神信仰,这种屈服与反抗在《盲刺客》中得到了统一,达到了悖谬共存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2.
希腊悲剧《安提戈涅》揭示出:刑法规范一旦与人之常情冲突并"绝对"执行,将导致更多的惩罚并遭到百姓的反对,不仅给当事人和其他人带来不幸、痛苦,还会给国家造成灾难。因而这部悲剧亦可解读为刑法的悲剧。安提戈涅以常情对刑法的反抗行动具有正当性,她的死亡悲剧乃刑法之悲剧。刑法悲剧的审美意蕴在于,它闪烁着人性的永恒光辉,展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及矛盾,解说了"什么是刑法"的形而上学问题。只有用良心联结刑法与常情,才能赢得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143.
《纯真年代》的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迪丝.华顿并不是女性主义作家,但她在很多作品中描述了妇女的低下身份和被压迫的悲惨命运.表达了她时当时妇女的同情.同时也揭示了传统观念对于人性的束缚.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受压迫女性的反抗声音和日益觉醒的女性意识.在20世纪60和70年代妇女解放运动以及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兴起的时候,伊迪丝·华顿再次成为评论界关注的焦点.伊迪丝.华顿在她的创作中关注女性命运和生活.她突出强调了女性受男权社会压迫和束缚的悲惨命运.这些妇女永远处于被控制、被奴役的地位.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经济上都处于劣势,、不仅如此.女人与女人之间也会因为各自的利益而相互竞争、相互伤害,<纯真年代>这部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纽兰.阿切尔与两位女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旨在引起人们对当时妇女命运的同情.以及对女性地位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44.
本文探讨了澳大利亚著名作家托马斯·基尼利的代表作<吉米·布莱克史密斯的歌声>所反映的后殖民主义暴力反抗的历史文化内涵,即暴力的根源是压迫,压迫越深,暴力越甚.而且暴力反抗者试图彻底打破主/客、白/黑二元对立的西方白人意识形态中的"超验所指",结果就只能是以卵击石般的毁灭.正值澳大利亚建立联邦之际的大背景下,暴力反抗的政治意义和文化涵义得到了成倍的放大和提升.  相似文献   
145.
唐安史之乱前,文人写作的悯农诗歌尚属寥寥。安史之乱后的整个中唐时代,悯农诗数量突然大增,这些诗歌不仅仔细描摹了中唐农民生活的状态,而且对中唐农民的心理状态也作了清晰的刻画。基于对中唐悯农诗文本的分析,揭示出中唐农民从坚忍到期盼直至反抗的整个心理流程,以弥补正史之不足,并展现出中唐下层人民沉重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46.
奔跑,作为一种人类亘古的运动,作为一种细小的动作,作为星星点点的火花闪耀在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之中.奔跑与呼喊在细雨中发生,"奔跑"是生命力的表现,也是反抗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7.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是一个人性变异的女性形象,她在充斥着封建礼教和拜金主义的社会环境下,在爱的挣扎中,一步步扭曲了人格,泯灭了人性。本文从她爱情、婚姻、家庭的失落入手,深入分析她从纯洁、善良蜕变为乖戾、任性、无情、变态的原因,深刻揭示封建礼教摧残人、戕害人的本质以及在那充满罪恶污浊的社会环境下,人尤其是一个女人,要保持住自己的尊严、人格和个性乃至清白是何等的艰难;揭示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下女性精神失落与心理变态的成因;揭示她的悲剧是那个社会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148.
本文从“爱的荒漠”和“守望者无力的反抗”等方面对美国现当代两位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和 J.D.塞林格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中的昆丁和《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霍尔顿进行了比较研究。作者认为这两部现代经典的出版时间虽然相隔较远 ,主人公的姓氏各异 ,年龄不同 ,但他们在揭示青少年心理活动、真实地反映现代美国的精神破产和美国资产阶级青少年的失望、压抑、孤独、恐惧、忧虑、不安、麻木、失落和反抗等方面具有颇多异曲同工之处  相似文献   
149.
由于自身的遭际和社会所加予的迫害 ,雪莱以叛逆和傲视现实的姿态步入文坛。其诗作的内容繁复驳杂 ,异常丰富 ,但是 ,批判现实 ,痛斥专制制度和暴政 ,并在正义和自由观念的引导下前瞻人类未来社会的图景却是贯穿其整个创作过程的一个基本母题。因浪漫主义者固有的内在矛盾 ,雪莱的正义和自由观念还带有某些道德说教和社会空想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0.
经验表明简单的斯密自由主义式的市场化改革和凯恩斯主义式的政府干预并不能有效解决目前中国部分行业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从“投资决策—竞争—退出”的企业行为角度考察产能过剩形成机制发现,地方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优惠和降低土地等要素成本诱导性地干预了企业的投资决策,进而形成过度投资;而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为了获得生存空间和竞争优势,采取规模扩张为主的被迫式竞争一方面导致了产能过剩,另一方面高资产专用性又阻碍了产能过剩企业的退出。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既应坚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职能作用,通过一体化、产能的空间转移和规制化解过剩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