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91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257篇
社会学   2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81.
《地下铁道》讲述了一位女性黑奴追寻自由的曲折历程。它根植于美国当时的历史现实,揭示了奴隶制的黑暗和残暴,再现了美国黑人奴隶在肉体和精神上的遭遇以及他们对自由的追求与向往。小说结构严谨,语言简洁考究,行文俭省朴素,但它的成功也绝对离不开作者对空间独具匠心的设置。作者巧妙地利用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与空间形式构建了一个多重叙事空间,由此揭示《地下铁道》中被边缘化的物理空间及其背后的社会意义,呈现矛盾社会空间下的压迫与反抗以及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异化空间,创建独有的空间形式。  相似文献   
82.
在长篇小说《城堡》中作家卡夫卡对女性做了精细的人物刻画.分析了其中的几个女性角色的各自不同的命运以及造成此等命运的深刻的社会原因,详尽叙述并讨论了女性问题。作者认为。长期以来女性一直在为自身的权益和社会地位进行抗争,但由于特殊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使女性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在男性社会中,女性注定只能屈服于男性,这种自我接受和放弃使得女性默默地忍受着男性的压迫和歧视,这不是某个女性的悲哀,而是这个集体的悲哀。  相似文献   
83.
本文从社会的人的反抗和女性意识的觉醒两个方面分析研究了《简·爱》女主人公简·爱的反抗精神 ,剖析了当代中国社会现状及女性的处境 ,目的在于借简·爱的反抗精神激励中国女性珍视和保持自尊、自立、自强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84.
黄静 《社科纵横》2001,(5):62-63
本文作者通过四个阶段分析了简@爱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的性格,从现在的视角反映了女权主义.  相似文献   
85.
霍桑的《红字》是一部探究人的复杂心理和罪恶对人造成道德、情感、心理上的影响。文章通过分析海斯特的复杂性格,进而揭示霍桑笔下的人物的多面性,海斯特的反抗对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6.
王安忆是较早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大胆描写男女之间性的冲动和欲望的表达的女作家之一,在她的都市(大多是围绕大上海这个都市)小说中对性爱这一主题的广泛涉及,重在揭露都市人的生存处境和生活方式,以及在历史遗留下的男权思想下女性如何求得自身的发展解放和在此基础上实现男女的真正的平等,从而走出了女性"私人化"写作的困境。  相似文献   
87.
本文在长期研究马帮文化的基础上,对大西南马帮在漫长的运作时日中形成的大胆冒险、吃苦耐劳等一系列精神特征作了总结和论证。  相似文献   
88.
刘伟  喻鹏 《安家》2009,(7X):132-139
6月17日,颇受业内关注的"美罗城被迫转型"的传言通过记者的走访与现场调研基本得到证实:曾被誉为"CBD东都——一站式购买超级平台"的美罗城购物中心或将转型为外贸及家居卖场,遍布商场内各店铺玻璃门上的"内部施工"告示也佐证了消息的真实性。细节决定成败,商业地产更是如此。经营惨淡的美罗城被迫"易主"绝非偶然,究竟原因何在?本期,我们将通过在美罗城现场拍摄的一组照片来揭开它的"衰败"之迷。  相似文献   
89.
余华的一些小说中洋溢着出走意象。出走意味着打破、反抗、逃遁或者寻觅,是余华与现实紧张关系的体现方式之一。出走不能完全离开“令人费解”的现实,反而实现了某种程度的回归。这无形中表明了现实秩序的强大和人类精神的尴尬。对出走意象的分析,不仅是对其行为本身的考察,而且更重要的是分析由此而体现出的人类生存状况和精神境遇。  相似文献   
90.
崔颖 《东岳论丛》2007,28(2):197-198
志贺直哉的青年时代曾有过七年学习基督教的经历,虽然随着对宗教认识的深化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他最终背弃了基督教,但是因禁欲教义而产生的“性苦闷”却成了他创作的主题之一,并由此形成了反抗压制、尊重自我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