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953篇 |
免费 | 431篇 |
国内免费 | 11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46篇 |
劳动科学 | 22篇 |
民族学 | 393篇 |
人才学 | 312篇 |
人口学 | 8篇 |
丛书文集 | 6219篇 |
理论方法论 | 990篇 |
综合类 | 12780篇 |
社会学 | 1477篇 |
统计学 | 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6篇 |
2023年 | 275篇 |
2022年 | 320篇 |
2021年 | 393篇 |
2020年 | 424篇 |
2019年 | 370篇 |
2018年 | 176篇 |
2017年 | 279篇 |
2016年 | 335篇 |
2015年 | 620篇 |
2014年 | 1378篇 |
2013年 | 1329篇 |
2012年 | 1515篇 |
2011年 | 2178篇 |
2010年 | 1969篇 |
2009年 | 1483篇 |
2008年 | 1480篇 |
2007年 | 1312篇 |
2006年 | 1150篇 |
2005年 | 992篇 |
2004年 | 922篇 |
2003年 | 861篇 |
2002年 | 774篇 |
2001年 | 604篇 |
2000年 | 486篇 |
1999年 | 240篇 |
1998年 | 151篇 |
1997年 | 134篇 |
1996年 | 86篇 |
1995年 | 58篇 |
1994年 | 49篇 |
1993年 | 39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中岛敦与日本战时文学“艺术抵抗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新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3)
日本战时文学的作者们,或迎合战争,或反对战争,或无视战争,情况各异。对前两类,研究者颇多,对后者,关注者则较少。在当时情景下,反战固然可贵,无视战争也是一种抵抗,也是与日本军国主义文学的一种公开的不合作。这一类作家被称为“艺术抵抗派”,代表人物之一为中岛敦。中岛敦有着日本同时代知识阶层共有的苦闷和烦恼,并把它升华到了命运的高度。从中岛敦等人身上了解到他们为摆脱命运价值的尝试和抵抗,这些正是研究中岛敦及以其为代表的“艺术抵抗派”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02.
澳门近400年来的历史,产生了一个澳门土生葡人族群。19世纪就有人收集过他们的歌谣。20世纪40年代起陆续出现了一批澳门全生作家,并创作和出版了一批颇有影响的诗歌和小说。本文试图从澳门土生对自身的身份和文化认同的焦虑情结入手,探讨澳门土生文学中澳门土生的边缘心态,让人们了解在中葡文化的双重影响下产生了怎样的土生文学。 相似文献
103.
十八世纪前中西文学关系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八世纪前的中西文学关系以十六世纪为限分为酝酿期和滥觞期两个阶段。十六世纪前中西文学受地域阻隔的局限,只有少量口头传说经过辗转转述在两地民间流行。十六世纪后基督教传教士来华传教,一批中国文学作品、文化典籍被译介到西方。其中具有标志性的事件包括汉学译著集成《中国通志》的出版和元杂剧《赵氏孤儿》在欧洲的改编上演。同时西方文学也渐次传入中国,代表作品是《圣经》和《伊索寓言》。这一时期中西文学的往来交流具有质和量的双重特征,即质的方面重思想资源而轻文学本体,重功利而轻审美,量的方面中国文学的西译大大多于同期西方文学的中译数量,这双重失衡的原因在于早期中西文学交流者们在接受和引进异国文学过程中所采取的实用主义心态 相似文献
104.
关于李白诗的“飞”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羽《沧浪诗话》云:“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说出了李白诗独特的美感,即飘然美。飘然的本意是风吹翻飞状,这里引申为不拘于世俗的超然状态。这种美感主要来自于李白诗的飞意象。李白爱“飞”。在他的诗里,无论抒发功业情思,还是表现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他都频频使用“飞”的意象。先看其飞意象对功业情思的表现。李白一生追求的理想一言以蔽之,即“功成身退”,代表性的表述见其《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 相似文献
105.
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将“文艺”专刊改为综合性副刊。《解放日报》改版前的作品更多地是呈现知识分子对于自由婚恋的憧憬与理想,探讨婚后女性面临家庭与事业难以兼顾的窘境以及个人私欲与革命信仰进行博弈而产生的离婚危机。改版后,综合副刊上刊登的婚恋作品主人公大多是工农兵出身,呈现出政治进步可以成就美满婚姻、夫妻共同参加生产劳动可以促进家庭和谐、男女努力学习知识就可以收获爱的体验的新型婚恋观。文章通过考察改版前后不同时期《解放日报》上发表的涉及婚恋问题的文学作品,发现了延安时期男女婚恋观念的嬗变轨迹,认为《解放日报》对男女婚恋问题的反映与思考,对建国后“十七年文学”有着深刻的影响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6.
本文对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评述 ,归纳分析了其中的三大重要学术成就 ,即对《文心雕龙》论文之根本的理解把握、对刘勰基本文学原理的细致剖析以及对《文心雕龙》之现实针对性的深刻揭示。这些理论成果标志着现代《文心雕龙》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07.
政治本位的近世湖湘文化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曾独领一代风骚,然而在当代却遭遇了从极盛走向衰朽的命运湖南文学的百年盛衰,也恰恰能够从湖湘文化精神本身的优长与历史局限中找到潜因.20世纪湖南作家创作心理定势及其创作文本思想倾向、艺术特质都受到了湖湘文化深刻的影响和规约.田中阳之新著<湖湘文化精神与二十世纪湖南文学>便对这两者之间的深刻关联进行了富有创见性的精要论述. 相似文献
108.
皮红生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6(1):26-31
曹丕所处的建安时代,是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自身,真正地去认识自己作为人的地位和价值,从而走向人的自觉的时代,这在文学的创造和批评方面则表现为"文学的自觉".而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他关于人生价值思考的成果,体现了"人的自觉",而他对于文学的地位和价值的肯定,对各种文体的区分,以及所提出的"文以气为主"的主张和文学批评的原则等等方面,则表现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对自我价值的认可,并赋于文学以真正独立的地位,它是文学自觉的第一声号角. 相似文献
109.
明代是《诗经》研究由经学向文学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徐光启代表了这个时期《诗经》文学研究的最高成就。他于汉儒“美刺”“比兴”说与宋儒“纲常”“义理”说之外,从《诗经》文学的本质出发,提出了“《诗》在言外”的《诗》学理论,为《诗》学研究的转向,完成了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并以此理论为核心,对《诗经》作品从多个角度作了认真、细致、全面、深刻的分析,在晚明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中国《诗》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0.
残雪是一位值得深入研究的中国当代现象级作家。她不断进行文学实验,并提出了“新实验”文学的概念。从早期的《黄泥街》《苍老的浮云》,到1980年代后期的《突围表演》,再到近期的《激情世界》,残雪始终致力于通过文本实验和叙事话语创新,探索自我的深度和灵魂的深渊。残雪对“自我”有着深刻的认识,并对自己的作品有着深入阐释和高度评价。然而,她的作品是否真的达到了她自己所评价的高度,还需要文学史的检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