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4篇
  免费   323篇
  国内免费   52篇
管理学   257篇
劳动科学   17篇
民族学   724篇
人才学   44篇
人口学   32篇
丛书文集   1703篇
理论方法论   327篇
综合类   3129篇
社会学   348篇
统计学   18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276篇
  2022年   228篇
  2021年   308篇
  2020年   262篇
  2019年   242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248篇
  2015年   352篇
  2014年   555篇
  2013年   470篇
  2012年   515篇
  2011年   493篇
  2010年   415篇
  2009年   391篇
  2008年   369篇
  2007年   251篇
  2006年   227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文化转型视野下的环塔里木民族文化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环塔里木各民族文化认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应以“文化自觉”理念和我们党处理民族问题的“四个认同”思想为指导,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宗教与世俗等各种关系,以实现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62.
新疆高校大学生对主流价值的认同是关乎社会长治久安和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问题。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新疆高校大学生对主流价值的认同正面临着许多新的风险和挑战。因此,本文系统剖析了数字时代背景下新疆高校大学生主流价值认同所面临的内外部机制风险,并基于这些风险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这些建议旨在说明新疆高校需要加强软硬件建设,以提升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认同,有效应对瞬息万变的数字环境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相似文献   
963.
《社科纵横》2015,(4):76-78
少数民族地区有自己的传统习俗和文化,甚至生活方式也有其独特的地方。作为现代化标志的国家法律,与当地的传统习俗,在现实层面,存在一定的冲突。究其原因,是少数民族地区村民对法律的认同问题。这种认同,可以从细微的地方进行观察。影响村民对法律认同的具体因素包括生活方式、语言以及穿着等。  相似文献   
964.
对北京市BG家庭教会进行的田野研究发现,基督徒世俗身份和宗教身份之间存在紧张与冲突.探讨基督徒面对不同身份,如何重构身份认同的社会心理过程发现,个体层面的认同努力即信徒个体的读经和祷告等灵修活动,以及组织层面的教会和团契生活,是基督徒身份张力得以纾解的主要方式.经历了“冲突-再构-和解”事件流的基督徒,暂时性地实现了多重身份的和解.  相似文献   
965.
民间传说由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描述涉及国家、民族的重要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解释地方风物或习俗。苗族东部方言社区里流传的“九月初九”节日传说文本呈现族群想象与“帝国”之间的联系,过去的形象和有关过去的回忆性知识,是在节日仪式的“杀鸭子”操演中传送和保持。因此,在当代社会语境下民众所言说的“北京正王”和社群的关系也与传说如出一辙。尽管社会成员具有一个共同记忆,但是现在的体验使政府机构表征的国家与由历史记忆产生的想象的国家之间存在矛盾,地方社会基于对过去形象的记忆与地方政府通过民族文化事项互动,实现现存社会秩序的合法化。  相似文献   
966.
认同是“同一性”及身份的归属。在现实性上,文化认同往往与民族认同联系在一起,政治认同则与国家认同如影随形。文化认同侧重的是民族成员不可退出的族属命运,政治认同则凸显了社会成员选择和判断的主观意旨。近代以降,悬浮在社会结构表层的政治因时代特征的变化而显现出不断加深的矛盾和困惑,政治认同的现实式微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鉴于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之间高度的互补性和相互促进性,以文化认同为支点切入共同体政治的实际,带动制度创新、进行利益调适、强化身份归属,对共同体政治认同的强化格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67.
对全球化时代的中国而言,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密切互动,面临着挑战与重塑的双重压力。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密切结合的角度,就制度、经济、文化、政治、战略等五个维度深入剖析中国国家认同,有助于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认同变迁的轨迹。通过凝聚国内共识、提升国际认可来强化中国国家认同,中国应进一步培育公民意识,加强国家软实力建设,强化国家认同、地区认同与全球认同的关联,积极担当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桥梁。  相似文献   
968.
长期以来,女性主义一直没有走出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论争,女性主体的建构并未获得广泛关注。通过考察女性意识在现代性语境中的觉醒与变迁,肯定女性意识对女性主体建构与发展的积极作用;探析女性经验表达在象征秩序内的悖论性以及女性主体的分裂性,肯定女性主体建构的必要性;揭示女性主体在女性写作等女性主义话语实践中的操演性与复杂性,进一步强调女性主体身份的重要性。在现代性语境下,女性若想拥有占据积极位置的身份认同,首先必须获得成为主体的资格,进入以菲勒斯为中心的表征系统,进而才能在与他者男性的互动中构建主体身份。  相似文献   
969.
浅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民族认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民族和族群在概念及使用上的辨析,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不同层次的认同进行了梳理,以明晰认同从个体到族群再到中华民族的汇聚过程,进而推导出不同层次的认同对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70.
<从奴隶制中奋起>是著名的非裔美国人政治家布克·华盛顿撰写的自传.叙述者在叙述"我"的近乎传奇般的经历过程中通过对词语修饰(重复)、举例、概括与具体化,以及引用的巧妙运用,发出了拯救"黑人民族"的强音.但历史地看,华盛顿在该自传中所发出的不过是来自其黑色"面纱"背后的卑微、谦逊和规训的声音,深刻地反映了美国黑人在追求民族解放的过程中所存在的巨大而危险的身份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