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39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艾芜和许地山无疑是两位独特的作家。他们以新奇的异国风情表现自己对文学的热爱 和对祖国人民的关怀。然而,即使是近似的题材和视角他们在很多方面也体现出自己别样的风格,尤其在作品中人物的塑造 方面。文章对此进行比较,从他们的作品中找出其不同点。这主要是从作品中人物所处的故事情节、人物的塑造方式以及人 物的精神状态和人生观这几方面入手。一位是故事的朴实叙述者,一位是曲折情节的编织者,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向我们展示 出人物不同的精神风貌乃至产生不同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2.
许地山笔下的春桃形象虽有浪漫主义色彩,但更具有现实主义特点。从春桃的精神世界来看,她虽然地位卑微、生活困苦,却拥有独立的意志、强烈的自尊、健全的人格、务实的精神。从现实合理性来看,春桃外貌的美丽清洁是小说必要的审美元素,以克服其社会职业的卑微不洁;其生活环境是大都市北京而非保守的乡村为她创造了宽松自由的环境;小说一女二夫情节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存在,近似于民间奇异婚俗。从作者的创作动机来看,春桃形象反映了许地山关于人生问题、妇女问题的思考,是对以往创作的一种超越,也是个人情感追求的一种流露。  相似文献   
53.
伤逝     
董桥 《中外书摘》2014,(7):68-68
台北故交小馒头来电话说骆华生两个半月前不在了。年轻时代一起玩的朋友,读完外文系守着父亲留下的照相馆过日子,闲下来爱背着照相机到台北大街小巷拍照,说是再不拍老台北风隋慢慢不见了。连名带姓乍听像落花生,像许地山的笔名,馒头带头叫他花生很快叫开了,那家照相馆玻璃橱窗放了院子里种花生的黑白照片,漂亮极了。  相似文献   
54.
许地山小说有两重形象:一重是一个宗教意识笃信者形象;一重是一个人道主义诚信者形象,而并不是以往评论者言及的仅一重形象。宗教意识贯穿整个小说世界,是小说世界的主体意识;人道主义涉及小说世界各个角落,是小说世界不可或缺的思想核心。  相似文献   
55.
冰心的爱情     
傅野 《可乐》2011,(5):48-49
民国的才女们要么短命,要么一生情路坎坷,大都没有好下场。冰心似乎是个例外。 1923年,冰心从燕京大学毕业,被学校选送到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学院攻读硕士学位。8月17日,她乘“约克逊”号邮船赴美。在船上,她想起同学吴楼梅说弟弟吴卓这次将同船出国,于是请许地山帮忙找一找。  相似文献   
56.
现代中国学术界对印度民间文学的研究起步较晚,大体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其中贡献最大的是许地山、郑振铎和季羡林。许地山是中国近现代最早翻译和介绍印度民间故事的梵文学者。郑振铎对印度文学有特殊关注,在研究中国俗文学发展史的时候经常以印度故事为参照,进行对比研究。季羡林在译介和研究印度民间文学方面著作更多,成就巨大,是该领域当之无愧的旗手。  相似文献   
57.
新文学初创时期,既是宗教信徒又是新文化启蒙者的许地山,其散文创作在风格和技巧上相当独特,从中体现出浓郁的宗教情结,从而拓展出一方新奇的审美世界.以其独特的情趣,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艺术境界,为新文学描写领域的开拓和创作手法的丰富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8.
许地山是现代文学史上独特的"这一个".其独特性不在于艺术性,而根本来自于其非同寻常的宗教关怀.许地山的宗教关怀特性在于其"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宗教态度,并将这种宗教思想意识处处渗透于其文学创作中,使其各得其所,有机融会于浓郁的人间关怀之中.散文是最容易表现作者真实感情和心灵世界的文体.因此,通过解读许地山的散文集《空山灵雨》,可见许地山的宗教关怀是融合了儒佛道的精神因素,又不拘束于传统精神,而以基督教为精神皈依.具体则是:以佛教的"生本不乐"作为审视人生基本视点和感情基调,融道家的顺应自然作为处世之道,但最后的精神皈依却是基督教的博爱和担当精神.  相似文献   
59.
“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旧伦理传统,力求建设新的伦理.许地山作为一名立身于新旧交替时代的学者作家,也加入了这一探讨.许地山推崇宗教的价值,在宗教资源尤其是基督教的启示下,积极探索新的两性关系、代际关系、人际关系,他的人类整体观也从中展示了出来.  相似文献   
60.
许地山的"安乐"观将精神因素放在首位,对"安乐"的内涵有着独特的阐释,是他的悲剧意识与博爱思想之间的桥梁,在其人生哲学中占极为重要的位置,是理解他的人生哲学与整个思想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