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5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33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21世纪的高校是培养新兴人才的主要阵地,担负着培养人才、学术研究、社会服务、高等教育国际化等重要使命。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高等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正确认识、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对于正在蓬勃成长的年轻人来说意义重大。而作为高校,如何正确的认识新时代的奖学金制度和有效的将科学发展观与高校的评优系统有机结合,形成具体合理的评优机制,刺激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对大学生个人发展和国家社会发展都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2.
老友杂志社2020年度“梦圆2020”征文活动于2020年12月结束。本刊编辑部经认真评选,评出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二等奖3篇。现特获奖作品及作者公布如下.  相似文献   
33.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评奖委员会于今年一月研究了我省第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的评奖办法,部署了评奖工作,讨论通过了哲学类、科社类、经济类、史学类、语言文学类、教育类、民族类、翻译类、新闻与文化类九个评审小组的人选。  相似文献   
34.
《办公室业务》2013,(7):63-64
首届方放秘书学奖著作评审工作于近期结束。 这次评奖活动是国内第一家秘书学与公文写作学研究基金会——方放秘书学与公文写作学研究基金会举行的首次秘书学(著作)评奖活动。2012年6月9日,方放秘书学与公文写作学研究基金会在天津创立。为了鼓励和发挥广大秘书工作者与从事秘书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秘书学科的建设和秘书工作的发展,基金会发起的第一项活动就是举办方放秘书学奖著作评奖活动。  相似文献   
35.
正中国秘书学历经30余年的发展已经步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2012年,秘书学专业正式进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这不但为秘书专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也为秘书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发展助力。当前秘书学研究仍在稳步前进,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多少显现出一些波澜不惊的状态,带给学界的"惊喜感"和"成就感"不足。在新形势下,秘书学研究要得到进一步发展,就需要秘书学界共同努力研究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6.
8月底,2011年度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结果揭晓,我校3项成果获一等奖、6项成果获三等奖。  相似文献   
37.
《四川社科界》2008,(5):32-32
8月28日下午.宜宾市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委会第二次会议在宣传部会议室召开。会议认真讨论、审议并通过产生了社科成果153项。其中特别奖3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26项,三等奖58项,优秀奖57项。获奖成果涉及面广,层次高,绝大部分都是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的优秀成果。内容涉及马列社科、党史党建、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教育、文学、语言、新闻等领域.涵盖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获奖成果还将在宜宾日报、宜宾党政网、社科联网站上公示。  相似文献   
38.
审美文化产品的评价元素之间存在着一系列内在张力.本文以新时期文学评奖为例,对意识形态元素与审美元素、精英文化元素与大众文化元素、生产元素与消费元素等三组评价元素的内在张力作了具体分析.我们认为,对审美文化产品影响力的评价,应建立在对各元素内在张力的综合测评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39.
忻文 《阴山学刊》2014,(3):52-52
为了激励全区高校学报的全面快速发展,持续提升办刊质量,树立榜样,打造一批自治区高校精品学术期刊,自治区高校学报研究会组织了第二届高校学报评奖活动。奖项分为三等,即精品学报、优秀学报和特色学报。经过专家严格评审,现在各类奖项已经产生。《阴山学刊》以其鲜明的办刊特色,较高的学术品位,精审的编校质量,夺得最高奖——精品学报奖。  相似文献   
40.
我刊主编张伟教授和著名诗人赵剑华先生均为第十届索龙嘎奖评委,评奖工作结束后,他俩以对话的方式对参评诗歌进行了点评,实际上是对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开端的内蒙古诗歌创作做了分析。我们刊出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