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41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273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吟窗小会》是沈周晚年在阅读《瀛奎律髓》等书时所作的诗话,集中体现了沈周追求"自然"的诗学思想,亦为我们提供了沈周阅读、书画创作之背景,是研究沈周及明代吴中文坛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52.
在北宋,江西诗派可谓独霸诗坛,但时至南宋,对其反拨者不绝如缕,其中张戒就比较全面彻底,涵盖"性理"和"物理",贯穿思想和艺术层面,但因受理学的制约,张氏诗论主张也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3.
高丽诗话是中国诗话的衍生品,不仅继承了中国诗话的诗论观点,更承传了中国诗话的批评方式。对摘句批评的承传,体现了高丽诗家的审美意识,并对后世诗学批评以及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54.
学界对陈师道的诗歌创作及其理论已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重新梳理与陈师道"苦吟"、"后山体"研究、《后山诗话》研究相关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其诗歌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55.
袁枚《随园诗话》刊布以来,流传极广,为治清代诗学者案头必备,然此书关于赵执信《谈龙录》的评述却令人费解。王士禛与赵执信的论诗之争是清初诗坛上的著名事件,赵执信的《谈龙录》对王士禛的人品、学问、诗歌、诗学极尽嘲讽。而袁枚却说读《谈龙录》后,觉得赵、王论诗"无甚9牾"。此种言论显系误解《谈龙录》,不符合事实。袁枚误解的原因,当是袁枚所读《谈龙录》为卢见曾雅雨堂删节本。乾隆间,两淮盐运使卢见曾以乡邦后学身份刊刻《谈龙录》,为调和王、赵分歧,尽删赵执信攻讦王士禛之言。此种删节本"于执信著书之意,全相乖忤,殊失其真"。雅雨堂本《谈龙录》使袁枚产生误解,流弊及于今人,故亟需探清辨明,以杜误说。  相似文献   
156.
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他灵性说的诗歌理论,倡导诗歌创作既具性情,又富灵机,备受称许。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何也?景从外来,目之所触,留心便得;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情感发自内心,没有一种忧愁叹惋的心情,就写不出凄楚缠绵的诗来。这道理当然是对的。  相似文献   
157.
蒋寅 《学术研究》2004,(4):136-143
本文叙录清代广东人所著诗话 2 2种 ,述其作者生平、写作年月、内容及版本流传情况  相似文献   
158.
在古代 ,由于战乱、传播条件及各种原因所致 ,诗歌作品大量流失、散佚 ,诗人事迹多湮没不传。历代诗话凭借其独特的文体形式和传播功能 ,将各个阶层、流派众多的诗歌、诗人存留下来 ,传播开来 ,具有极大的诗歌史研究、文学传播史研究的文献价值。为后人了解历代诗歌创作、流传及其时代风尚 ,掌握诗人生平事略 ,总结诗歌传播规律 ,提供了极具开发价值的宝藏。  相似文献   
159.
诗话作为传统时代文坛和文人们各种逸事的记录在朝鲜文学研究中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现从诗话的概况和朝鲜后期诗话形式的发展变化入手,详细梳理这一变化的过程,从而说明,疏解、辨证是朝鲜后期出现的诗话的新类型。  相似文献   
160.
胡遂 《船山学刊》1994,(1):62-71
杜甫出生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宫”的家庭,他的十三世祖杜预,是酉晋著名的学者兼大将,曾为《左传》作过注,他的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文章四友”之一。父亲杜闲,曾任衮州司马、奉天县令。对这一官宦世家,书香门第,杜甫常常引以为自豪,他说:“自先君恕、预以降,奉儒守官,未坠素业。”(《进雕赋表》)这个“未坠素业”当然也包括了读书做诗这一传统,因此,他又说“吾祖诗冠古”(《赠蜀僧闾丘》),还嘱咐儿子宗武说:“诗是吾家事’(《宗武生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