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4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40篇
管理学   92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51篇
人才学   30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719篇
理论方法论   93篇
综合类   3239篇
社会学   126篇
统计学   2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312篇
  2010年   331篇
  2009年   297篇
  2008年   335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256篇
  2005年   226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在中国电视新闻节目群中迅速崛起,在经历爆发式喷涌发展之后,由于对自身符号文本的文化意涵缺乏认知而面临进退维谷的尴尬处境。作为中国电视新闻话语转型的典型样本,电视民生新闻勃兴并非偶然,其构筑的符号语义场与当代社会文化视点下移趋向暗合。  相似文献   
82.
特里尔提出的语义场理论对分析词义有重要影响.颜色词语义场中各成分具有共同语义特征,但人在此基础上对颜色产生的感觉联想会引起感情变化,使颜色具有感情价值,从而传递出丰富的文化涵义,于是就出现了各颜色在中西方文化中相互区别的象征意义.语义场理论既有助于我们掌握语义场跟具体词义的关系,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在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中更好地掌握各颜色丰富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83.
研究谐音流行语,前提是对谐音及其与相关修辞手法的关系要有较为清晰的理论认识.本文认为,声音趋同会导致语义所指在联想空间中邻近,在突显动因支配下她可以形成谐音借代这种类型的转喻.受双关原则的支配,它又可以构成谐音双关.谐音借代的语言现象不能被解释为双关.  相似文献   
84.
儒学自孔子之后,即有门户之别,但经学的大分立却是因南北朝之际的政治文化对立而成。南北经学学风有异,流行义疏不同,然后由于士人学有兼通,且南北士人因往来之际,交流论辩,经学在辩难中求同存异。至隋代统一,以占据上风的南学为基础的经学统一已成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85.
采用隐喻的认知理论,就有关隐喻的语言事实对隐喻在认知过程中语义转移的部分特征作一探讨,从而更深刻地理解隐喻机制。  相似文献   
86.
"大":修辞原型和隐喻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作为分布极广的修辞原型,广泛延伸至艺术、政治、经济、哲学、伦理等领域,与人的社会活动紧密联系。汉字“大”,是以正面直立于天地间的人的形象,指称天地人的属性。古人对于“大”的认知在天地人这一巨系统中开始和延续:天地与人互为隐喻,古人对宇宙、自身和周围世界的审美体认交融会合,通过“大”奇妙地关联在一起。  相似文献   
87.
本文就汉语词"小"的英译进行了探讨,认为"小"字在一定的上下文中有不同的含义,英译时应根据"小"字语义细微差别选择适当的英语词表达.  相似文献   
88.
杨雪梅 《兰州学刊》2012,(2):219-221
文章首先讨论了汉语词汇语义网络,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在教学中如何分步骤、由简单到复杂地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起正确的、细密的汉语词汇语义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89.
模糊性与离散性是自然语言的根本属性,研究模糊语言翻译过程中的语言离散特点有助于促进翻译忠实性原则的提高。本文通过语言的离散性与语义模糊的因果关系分析,进一步证明语义模糊的根源来自于人类的认知行为和语言现象本身,并提出几点基于离散性特征的模糊语义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90.
关于家庭暴力现象的综合分析与控制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宇 《兰州学刊》2006,3(1):172-175,158
家庭暴力是人类社会长期存在的一个毒瘤,曾被人称作“无法避免的后果”。家庭暴力是家庭内部具有亲密关系的人员之间的暴力伤害行为,其背后存在复杂的文化、经济、思想和制度上的原因。无论国内法还是国际法均对其持谴责的态度,尽管也许不能最终消除,社会仍然要尽最大的努力在最大范围内使之能够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