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7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3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06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墨家对语用谬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兴丽 《人文杂志》2001,(1):146-149
作为世界三大源流之一的中国古代墨家逻辑是一种论证逻辑,墨家对谬误的研究促进了墨家逻辑的形成.由于中国古代汉语的特点,墨家又着重研究了语用谬误.从墨家语用谬误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逻辑即辩学的特色--词项符号的语义、语用理论.  相似文献   
42.
国际顶级炒家、金融大鳄索罗斯认为,历史的“主要驱动力是人们的流行偏见”,左右历史的流行偏见具有“丰饶的谬误(fertile fallacy)”,认清这些“流行偏见”和谬误,就可以与其偕行,上下其手,获取厚利。  相似文献   
43.
毛利茨·科内利斯·埃舍尔作为一名版画家,却用科学家的思维和观念创作了许多幅表达哲学思想内容的艺术作品,本文的着眼点是埃舍尔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悖论思想。悖论思想的本质是:谬误即真理,真理即谬误。埃舍尔用艺术的形式将这种哲学思想展现了出来,从而揭示出艺术不仅仅可以表达情感,还可以承载哲学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44.
本文在澄清“矛盾”、“自涉”、“意义”、“禁止”诸概念基础上 ,评析了塔斯基的“说谎者”悖论 ,指出了皮亚斯观点的“灼见”与“不足” ;刻意分辨了“仅是矛盾”与“矛盾被证” ,指出“强化谎者”悖论之根源在于“复合命题”谬误  相似文献   
45.
方勇  周勇  艾春荣 《管理评论》2012,(10):26-37
本文的研究焦点是中国股票市场中的"热手效应"或"赌徒谬误"认知偏差。通过定义情绪指数和界定系统性的"热手效应"或"赌徒谬误"认知偏差,本文首先基于日的时间尺度、整体投资者的合力情绪及包括不同市场阶段的较长时期对这两种偏差进行统计检验,然后分别从不同的时间尺度(周)、不同的投资者类型(散户、大户和咨询机构)、不同的市场阶段(牛市和熊市)以及游程反转后的市场累积收益等视角对"热手效应"或"赌徒谬误"偏差进行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一般来讲,"热手效应"主导着市场情绪。  相似文献   
46.
广告的谬误     
前些天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本书——《清醒思考的艺术》,属于大众心理学的分类。对于心理学,特别是简易实际的大众心理学,我一直有一些兴趣.因为一直相信这样一个三段论:  相似文献   
47.
作为非形式逻辑和论辩理论核心主题的论证型式,也日益成为论辩的人工智能方法关注的焦点。论证型式表征日常论证的常见合情论证模式,它是一种语用结构,往往表达为可废止的肯定前件式。在一些人工智能学者看来,这些论证型式是和演绎论证形式并肩而立的推论规则。论证型式的规范力源于避免语用不一致的理性要求。这种规范力不仅和某种型式的结构有关,而且更由适宜使用该型式的环境加以保证。这些环境条件用匹配的批判性问题加以刻画。批判性问题一方面向论证者警示了某种论证型式可能会遭到弃用的可能的环境条件,另一方面也向挑战者暗示了攻击该型式的切入点。满足批判性问题要求的论证型式将生成有利于结论的一个假设。在对话中,恰当地使用论证型式的一个团体,将把证明责任转移到另一团体。然而,如果论证型式的适宜使用的环境条件不能被保证的话,论证型式就蜕变为谬误。大多数所谓的非形式谬误正是论证型式的不恰当使用的后果。  相似文献   
48.
从"是"直接推出"应该"是生态伦理学论证面临的一个理论难题。但通过吸纳社会领域消解事实与价值绝对二分的合理主张,并根据人类生态实践而扩展道德论证的可合理接受性标准,在分析生命共同体中事实与价值的复杂关系的基础上,创设一种非线性思维的综合论述的证明方式,而不是沿用传统的演绎模型的证明方式,就既可以避免"自然主义谬误,"又能够对生态伦理学做出一种非逻辑形式的合理论证。  相似文献   
49.
理性心理学是独断形而上学的理论形态之一,是理性自然而然地追求超验的灵魂之必然结果。当理性心理学用范畴这样的纯粹概念去认识灵魂时,就意味着在逻辑推理上混淆了范畴的先验运用和经验性运用。在《纯粹理性批判》A版“谬误推理”中,康德对理性心理学的批判锋芒直指对“我”的本性的理解。谬误推理的小前提成立的根据是“我思”,也正是出于对同一个“我”的本性的误解导致了先验幻相的产生。在先验观念下,康德对理性心理学的灵魂学说的最终解决方案可视为,对灵魂的“我”进行现象—自在之物的二分。  相似文献   
50.
从凯恩斯开始,经济学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开始流行着一种这样的观点,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出现了"失灵"并需要政府的干预.美国次贷危机由恶化而迅速地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此背景下,各国政府认为"救市"已刻不容缓,纷纷采取了强力干预市场的措施,期望通过政府干预,让市场重新回到稳定发展的轨道上来.然而,市场失灵也许只是由一些被称为"经济学家"的人强加给市场的不实的罪名,充其量只能算作是某些经济学家的"猜想"或"臆想".而这个猜想却犯了一种常见的、被称之为"归因谬误"的逻辑错误,即将没有因果关系的不同现象错误地联系到了一起.人类理性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力量,但对理性的过分夸大只会招致灾难.历史上,自负的理性不但没有对社会的进步起到推动作用,反而极大地破坏和阻碍了它的健康发展.我们愿意相信,21世纪的世界经济方向只能是越来越市场导向的,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