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43篇 |
免费 | 138篇 |
国内免费 | 2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002篇 |
劳动科学 | 97篇 |
民族学 | 59篇 |
人才学 | 99篇 |
人口学 | 111篇 |
丛书文集 | 1071篇 |
理论方法论 | 261篇 |
综合类 | 1995篇 |
社会学 | 397篇 |
统计学 | 6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篇 |
2023年 | 117篇 |
2022年 | 92篇 |
2021年 | 99篇 |
2020年 | 93篇 |
2019年 | 76篇 |
2018年 | 49篇 |
2017年 | 89篇 |
2016年 | 114篇 |
2015年 | 144篇 |
2014年 | 305篇 |
2013年 | 368篇 |
2012年 | 377篇 |
2011年 | 493篇 |
2010年 | 485篇 |
2009年 | 352篇 |
2008年 | 517篇 |
2007年 | 399篇 |
2006年 | 326篇 |
2005年 | 283篇 |
2004年 | 217篇 |
2003年 | 184篇 |
2002年 | 170篇 |
2001年 | 112篇 |
2000年 | 94篇 |
1999年 | 37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01.
近些年来,我国地区、行业、城乡、群体间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分配格局失衡导致部分社会财富迅速向少数人集中.收入差距已经超过基尼系数警戒“红线”。由此带来的诸多问题正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2.
关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南北差距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浪潮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两极分化日益严重和贫富差距日益扩大,这种两极分化不仅表现在财富占有上,而且也表现在信息占有和科学技术方面。南北差距的形成有着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复杂原因,但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南北差距扩大已成为客观事实。南北差距扩大引发了一系列全球性问题,解决南北差距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关键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相似文献
103.
中国的长远未来与知识发展战略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文首先揭示了知识发展战略的内涵 ,认为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同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增长理论相结合而形成的“知识发展战略” ,实现了发展战略的重大进步。接着 ,文章提出了“一个中国 ,四个世界”和“一个中国 ,四种社会”的分析框架 ,据此分析了中国的真实国情 ,指出中国长远未来的发展必须有效解决“一个中国 ,四个世界”和“一个中国 ,四种社会”的问题。文章进而指出 ,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区差距背后是显著的知识水平的地区差距 ,知识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人类发展和政府转型的重要力量。因此 ,知识发展战略是中国在长远未来实现以人为本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协调发展的优先战略选择。文章最后提出了以基本知识服务均等化为基础的知识发展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04.
梳理历史的脉络,人口在区域和城乡间的流动,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双重变革,既是改革进程和工业发展史,也是社会变迁的见证,理解人口迁移的内在需求和迁移规律,对于加快人口城市化进程,实现社会与经济的联动发展意义重大.传统观点认为城市化初期收入差距扩大,随着城市化发展收入差距会缩小.文章运用1978-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人口迁移进行流量分析,发现城乡收入差距是人口迁移的动力机制和原因,城乡收入差距导致了人口在城乡区域间的单向流动,即贫困地区流向富裕地区,农村流向城市,但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人口迁移增速趋缓,呈倒U型关系,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将影响城市化进程.从区域看,中西部城乡收入差距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显著,而东部地区并不显著,这与中国人口迁移主要由中西部流向东部的事实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5.
为了探索农民收入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本文选取1995-2009年的省级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利用基尼系数从收入来源角度探究农村地区差距的构成及变动,找出最主要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工资性收入是构成地区差距的主要因素,家庭经营收入始终起着差距促减作用。农村地区收入差距的拉大主要归因于结构效应。 相似文献
106.
孙治香 《市场瞭望(下半月)》2011,(18):42-43
每个企业家都在用自己毕生的精力积累更多的财富。但纵观众多企业家的发展历程可以了解到,财富的积累不仅依靠企业自身的业务运作,对资产的投资运作也是家族企业财富管理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7.
汪波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5)
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使公民政治参与需求与需求满足之间形成“时滞性差距”,这种“时滞性差距”进而向政府体制输入压力信号。政府则根据需求强度选择“体制改良”或“体制变革”制度变迁路径,将社会成员吸纳到公正而富有理性的程序之中进行对话、讨论、商谈、沟通、审议,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类型体制吸纳,促进政府体制与公民政治参与之间的动态均衡。 相似文献
108.
黄绪信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5):33-33
[背景说明] 华侨城小学作为深圳市的一所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学校,聚集了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 可谓卧虎藏龙。他们不仅才华出众,业务过硬,而且希望在自己的事业上有所突破和建树,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可以说是学校的一笔财富, 相似文献
109.
张丽娟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10-12
本文运用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了不同社会历史形态下出现贫富差距的根源,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贫富差距有其复杂的时代背景,论证了我国现存的贫富差距不仅不能改变我国的社会性质,反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0.
陈建苗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9(1):34-35
现阶段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主要表现在城乡间、区域间、行业间、垄断与非垄断行业间等。作者认为首先应调整收入分配制度,其次应调整收入分配政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