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099篇 |
免费 | 311篇 |
国内免费 | 11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669篇 |
劳动科学 | 114篇 |
民族学 | 274篇 |
人才学 | 434篇 |
人口学 | 48篇 |
丛书文集 | 3343篇 |
理论方法论 | 848篇 |
综合类 | 5372篇 |
社会学 | 1237篇 |
统计学 | 1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1篇 |
2023年 | 909篇 |
2022年 | 856篇 |
2021年 | 1157篇 |
2020年 | 659篇 |
2019年 | 800篇 |
2018年 | 255篇 |
2017年 | 407篇 |
2016年 | 428篇 |
2015年 | 596篇 |
2014年 | 1057篇 |
2013年 | 907篇 |
2012年 | 876篇 |
2011年 | 841篇 |
2010年 | 763篇 |
2009年 | 624篇 |
2008年 | 678篇 |
2007年 | 469篇 |
2006年 | 336篇 |
2005年 | 208篇 |
2004年 | 150篇 |
2003年 | 105篇 |
2002年 | 65篇 |
2001年 | 48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42.
我国《公务员法》首次将引咎辞职制度纳入法律范畴,这既是依法行政的需要,也是建设“责任政府”的必要步骤。现代意义的引咎辞职起源于西方国家的公务员制度,其在我国的“本土化”困境十分明显。因此,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有必要考量我国引咎辞职制度的具体实践路径以保障该制度的实现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3.
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 --"两个趋向"的路径依赖之中外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支持工业”与”工业反哺农业”是工业化国家发展历程中带有普遍性的两种趋向,也是两种不同的制度安排。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的制度变迁存在着路径依赖问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这一制度变迁中,受路径依赖的负面影响较大。现阶段的中国政府,只有着力制度借鉴,坚持制度改革,推动制度创新,才能排除路径依赖的负面影响,走出路径依赖对“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这一制度变迁的困扰。 相似文献
144.
145.
146.
论扩大文化消费与转变文化发展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凤娣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8):140-144
扩大文化消费、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两个重要举措。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但现实中,文化消费与文化发展方式都面临不少的问题,制约着这种互动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应找准实现路径和着力点,推动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与扩大文化消费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147.
由于干部招录制度不独立以及检察官任用机制不科学等原因,目前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检察官准入机制并未完全建立.这种状况影响了检察工作的总体质量和检察事业的长远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检察官准入机制科学化,应提高检察官准入的学历条件,严格考试要求,拓宽准入路径,注重实践经验,完善任命程序. 相似文献
148.
冯继康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1):14-18
发展现代农业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难题的理性选择,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从理论层面上看,现代农业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范畴,是一个发展的、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实践性与本土化的概念。其基本特征表现为:市场主导、产业融合、功能多元、资源集约、动态持续、生态友好。从现实层面上看,发展现代农业应着力于“五大支撑体系”,即资本支撑、科技支撑、组织支撑、人力资本支撑、制度体系支撑建设。 相似文献
149.
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一直发展滞后,呈现出地区内在结构相互牵制、政策立场差异大、共有理念缺失及军备竞赛加剧等表现形态,这种状况导致了地区安全形势更加敏感和脆弱.本文从民族主义的视角入手,通过民族主义关于国家利益的界定和对国家外交政策影响路径的分析,来解释当前东北亚安全合作困境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50.
哲学对话的重要性,在当前已经取得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共识。在当前的中国语境之下,如何加强不同哲学,尤其是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对话和交流?问题的厘清必须从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话何以可能谈起,从何以能对话(前提根据)、为什么对话(目的意义)到以什么对话(话题内容)的分析进路,不仅是对话问题的展开逻辑,而且内在地蕴含着对如何来对话即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话的现实路径这一问题的解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