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1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6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70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141篇
社会学   19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外书摘》2014,(2):85-86
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需要,诗、赋这两种文体成了进士科杂文考试中的重要文体。作为考试用的文体,肯定会随着考试制度的完善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模式化特征,只有这样才便于在统一的标准下考察出考生们水平的高下。  相似文献   
12.
清嘉庆十三年(1808)秋,江苏淮安一带发生特大水灾,老百姓流离失所,衣食无着。朝廷对灾情非常重视,拨出专款赈济灾民。按照清朝的惯例,凡是赈灾必须查赈,以防地方官中饱私囊。这年九月,新科进士李毓昌被派到淮安府山阳县查赈,结果引出一桩震惊嘉庆皇帝的反腐败血案。李毓昌(1772—1808),山东即墨人。自幼勤奋好学,以  相似文献   
13.
史浩(1106~1194),字直翁,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历太学正、国子博士、建王府教授等,孝宗朝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参知政事、尚书右仆射,拜右丞相,有《峰真隐漫录》五十卷,《宋史》卷三九六有传。  相似文献   
14.
厉华 《中外书摘》2009,(4):18-21
一、热血青年 徐远举,字希哲,号嘉庆,曾用名徐鹏民、徐鹏飞、徐远甫,化名江克难,绰号徐猛子。1914年12月,出生于湖北省大冶县(今湖北黄石大冶市)城关徐家垴的八斗巷,他祖父是前清的钦赐进士,以商致富,他父亲更是广置田地,经营实业,家境虽不显赫,但是殷实富有。  相似文献   
15.
潘志义,笔名苟洞,号天都草民,立垚斋主人。1952年生,高小毕业。务过农,牧过蜂,站过三尺柜台,自小叛逆,不徇俗流,外圆内方,立意不改,秉直忠肠.  相似文献   
16.
本文补考了明清时期云南、山东所属州县6住回族进士的生平、事迹及其家世,重点提供了他们为回族的根据,以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线索.  相似文献   
17.
本文考证了明清时期云南所属州县18位进士的生平、事迹及其家世,重点提供了他们为回族的根据,以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线索.  相似文献   
18.
"科举"含义与科举制的起始年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举"是一个含义丰富复杂、具有动态特征的词语.广义的科举指分科举人或设科取士,约略类同于贡举,起始于汉代;狭义的科举指进士科举,起始于隋代.科举制的诸多特征是经历漫长的过程才逐渐形成的,但要定下一个起始年代,必有标志性的创制,而真正具有标志性意义且与历史上"科举"一词相符合的,只有隋炀帝创立进士科这一历史事件.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进士科的创设,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兴学堂,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整整存在了1300年之久.  相似文献   
19.
明清回族进士与回族人口的空间分布的相关性较为显著。除个别地区外,回族进士的空间分布状态大体可以反映回族人口的空间分布状态。回族进士与回族人口在空间集中度和平滑度上的差异,主要是分省取士的学额分配制度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格致实学、陶铸人才,清末最后两科进士被要求进入京师大学堂肄业,于入职之前接受西学教育,大学堂因此专设进士馆。1906年8月,科举已停,不再开进士,馆内学员不继,难以久存,因此变通进士馆办法,将甲辰科进士学员资送日本游学,癸卯科进士仍留馆中直至毕业。1907年初,进士馆迎来第一批,也是唯一一批馆内毕业学生,共计内班77人,外班28人。以内班毕业学员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变革时代的职业与人生选择,勾勒其作为"过渡社会群体"的特定影像,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变革时代中国所经历的冲突与熔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