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8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205篇
劳动科学   15篇
民族学   72篇
人才学   69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698篇
理论方法论   141篇
综合类   1503篇
社会学   259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培养大学生能够在未来的行业中发挥才能,抵御诱惑、守住道德和法律底线,与开展好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密切相关。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做好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对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发展人才战略,形成社会良好职业道德风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规律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联系。遵循事物发展规律,是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关键所在。高等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应该遵循主体互动规律、知行同一规律、"边际效应"规律、协作共建规律、层次渐进规律等职业道德教育规律,提高职业道德教育效果,注重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982.
本文是"内七篇奥义"系列的第四篇.《养生主》阐明主动而理想的个体"人生"之后,《人间世》阐明互动而实际的群体"处世"对君主专制正面强攻,与伪道俗见全面交锋,遂成"内七篇"最为危险之篇,庄子的隐晦其旨、支离其言因而臻于极至.旧庄学的谬解曲说,导致义理浅显的《人间世》像义理艰深的《齐物论》一样难懂.本文作者以史实考证为依据,详尽阐明了庄子对孔子的"不然于不然"然于然"及"不然然";进而以"内七篇"整体结构为依据,无懈可击地抉发出被旧庄学遮蔽两千年的千古未发之覆--庄学"间世"奥义.  相似文献   
983.
从以天论德看儒家道德的宗教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在很多学者均认同这样一个观点:儒学不是典型的宗教,却有着宗教的作用。儒学之所以有如此奇特的现象,奥秘在于儒学有一个独特的天论传统。自西周初期统治者为寻求政治合法性而“以德论天”以来,春秋战国之际的天仍然具有伦理宗教的余韵,当儒家沿着思维的惯性“以天论德”即将道德的终极根源推给上天之后,其道德便不可避免地染上了宗教的色彩。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宗教性是通过儒家心性之学中仁性一层实现的,将仁性的根源归给上天,仁性因为天的超越性而赋予了类似宗教的作用和力量,具有了强大的动能,进而保证理性自身就是实践的。  相似文献   
984.
全面理解"以德治国"中"德"的现实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治国”中的“德”具有丰富的现实内涵 :其核心是“三个代表”,其关键是“永做人民公仆”,其精髓是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其重要内容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相似文献   
985.
胡适的述学文体(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是中国现代学术中最具文体自觉的学者之一。胡适的述学文字比其学术观点具有更悠久的学术价值。文章通过对胡适述学的概念、述学文体的选择以及胡适的述学与他的名学根基、演讲兴趣的关系等阐释 ,论证了胡适述学在文学史与学术史上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86.
本文论述黎族民间文艺家卓其德民歌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987.
张继军 《求是学刊》2006,33(6):38-42
善恶是道德评价体系的基本尺度,中国传统的关于“善”、“恶”的观念在殷人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当中还缺乏一个现实的理性基础,其形成应始于殷末周初。在西周初年,虽然善、恶作为一对范畴,甚至是作为描述价值取向的单个概念还没有被明确提出,但是“善”和“恶”的观念已经开始应用于政治生活、祭祀活动、农业生产和人格评价等方面了,构成了当时社会价值评判的内在标准。  相似文献   
988.
落实“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搞好“以德治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同时,必须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体系,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本文试图通过对"以德治国"基本方略提出的历史和时代背景、德治与法治的关系的论述,探讨高校如何抓好以德治党、以德治师、以德育人,从而更好地用"以德治国"的思想搞好以德治校.  相似文献   
989.
谢芸 《云梦学刊》2005,26(4):105-106
有深刻认识高校师德的内涵,坚持“以德治师”、“以德育人”,通过建立全新的高校师德规范、健全师德建设的机制等途径,激励广大教师在实践中自我修练、自我塑造、终身学习、大胆创新,才能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发挥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0.
王磊  钟锦 《兰州学刊》2004,(5):239-242
本文从哲学的视角对叶嘉莹词学思想中“弱德之美”、“词学困惑”与“双性特征”、“苏词之幽咽怨断”三个论题作出分析 ,试图指出这些论题不仅是词学所面对的问题 ,而且是关涉到哲学所面对的人生意义问题。从而看到叶嘉莹词学中包孕着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深切关怀 ,超越了具体学科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