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25篇
社会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郁达夫“自叙小说”的主人公都是忧郁感伤的知识分子形象 ,他们挣扎于“性的苦闷”和“生的苦闷”中。这个形象系列及其特征可概括为孤独者及其沉沦、零余者及其放逐、避世者及其逃亡。这些形象实际上记录了作者本人情绪的历史 ,是“五四”时代精神的一种折射。  相似文献   
22.
一 说不上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讨厌小新。讨厌里有深深的妒意。这两种情绪混杂在一起,使我简直不想见到他。可是,不见是不可能的。他是老公宠爱的侄子。寒暑假,逢年过节,大人小孩,从礼节到情分上是必须聚到一起玩乐几天的。  相似文献   
23.
当代著名旅美作家聂华苓是一位有着频繁的迁徙经验并同时多产的作家,其创作特点是强烈的自传色彩和女性视角关照.叙述者的生存状态与被叙述者的生存状态的同构性造成小说文本对于逃亡体验的关注,同时也决定了小说叙述的结构模式,即在困境与逃亡的对立冲突中表达强烈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24.
潜流 《公关世界》2008,(9):49-49
出了质量问题,怎么办?惩处了当事人就万事大吉,错误就不会再犯了?显然很多人心里会怀疑这一点,但处置这样的事,往往除了处罚员工而别无他法。管理者会想,不处罚,那么制度就形同虚设,但是在实践中,刚性的制度并不能阻止错误的继续产生。那么处罚就会无休止下去,而质量或者管理并无丝毫的改善。就像一则寓言里说的:有一天,几只袋鼠从笼子中跑出来。  相似文献   
25.
陈远刚 《探求》2008,(1):79-80,78
台湾著名诗人商禽在青少年时代曾经有过不断逃亡的艰险经历,这一点深刻地影响到他的诗歌主题;同时其敏锐的现代感受力,又加深和强化了这一主题。诗人在诗歌中揭露了外在和内在的现实对人的生命的束缚和异化,凭借黑夜和梦的意象在纸上展什了一条通往自由的逃亡之路,以对自我进行救赎。但清醒的理智又让他意识到现实的异己力量的强大和无可逃避,从而在他的诗歌中加入了绝望和悲哀的不和谐音调。这种心灵与理智间的悖论为他的诗歌带来了主题的丰富性、深刻性和现代感。  相似文献   
26.
晨池 《今日南国》2013,(2):61-61
法国知名影星“大鼻子情圣”热拉尔·德帕尔迪厄,为规避法国高昂的个税公开放弃法国国籍,加入俄罗斯国籍,一时间成为国际焦点人物。法国《世界报》说,“200年前法国贵族逃离祖国是因为断头台,现在他们逃离的是法国的税收。”像德帕尔迪厄这样的“税收难民”并不在少数,在法国的75%所得税与俄罗斯的13%所得税之间,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俄罗斯。  相似文献   
27.
苏童抑郁型的写作姿态产生了小说的唯美、神秘、忧伤的风格和焦灼、偏执、惊惧、眩惑的情绪与心态。在剔除了当下普遍存在的文艺作品市场化运作的影响以及时代整体风尚等干扰因素后,仍能清晰地显示出苏童个人化的写作支点:偏执心理和宿命意味。苏童关注人的生存,因而生存的焦灼感与挫折感充斥于其作品中,成为解读苏童小说的线索和脉络。  相似文献   
28.
以一个《诗经》爱好者的所感所想来谈谈对《诗经·邶·北风》这首逃亡诗的看法。诗中写的不是老百姓,而是一对情人因战火将起,招呼情人同奔远方。  相似文献   
29.
从2004年第一次问鼎总统宝座,到2014年2月被赶出权力核心,走上逃亡之路,乌克兰前总统亚努科维奇的10年沉浮成了乌克兰一个时代的缩影。 英国广播公司称他为“乌克兰史无前例的两次被民众赶下总统宝座的政客”。同样是面对大规模的民众抗议,是什么让他从10年前的全身而退,变成如今的狼狈出逃?  相似文献   
30.
至今,广州许多年长者依然记得,当年珠江作为泳场的盛况:成百上千市民在一泓江水中强身健体,口号喊得分外响亮。其背后的真正意图大家都心照不宣:为了随时可能发生的远行——偷渡边防线,逃亡到香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