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70篇
  免费   420篇
  国内免费   94篇
管理学   1304篇
劳动科学   51篇
民族学   164篇
人才学   200篇
人口学   29篇
丛书文集   4942篇
理论方法论   812篇
综合类   8291篇
社会学   939篇
统计学   152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183篇
  2021年   254篇
  2020年   223篇
  2019年   257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277篇
  2015年   488篇
  2014年   880篇
  2013年   829篇
  2012年   985篇
  2011年   1065篇
  2010年   942篇
  2009年   1066篇
  2008年   1273篇
  2007年   1075篇
  2006年   974篇
  2005年   893篇
  2004年   936篇
  2003年   885篇
  2002年   897篇
  2001年   719篇
  2000年   445篇
  1999年   276篇
  1998年   167篇
  1997年   147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1.
治理国家应当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 ,采用科学的手段和方式来进行。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 ,我国的治国方针由“人治”到“法治”转变 ,并发展为“法治”与“德治”的结合  相似文献   
812.
作为一位在哲学史上跨时代的哲学大家,尼采以其特有的睿智、敏感、热情和勇气对人生价值和道德问题给予了极其严肃的关注:重估一切价值,成了尼采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进行道德重估,则构成了尼采重估一切价值尝试中最为恢宏的工程。在道德领域,他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成为20世纪哲学家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由此也奠定了他作为当代最重要的道德哲学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813.
社会规范的三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类达到社会稳定有三种途径:道德性规范、契约性规范和行政性规范。本文在学理层面上、动态层面上和实践层面上分析了过于强调任何一种规范而忽略其它规范的做法可能带来的弊端,论证了这三种规范对于实现社会的稳定是必不可少的。文章最后还对中国目前在这三种规范方面需要做的事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14.
纳西族色彩文化制约机制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纳西族的色彩观念、色彩崇拜、色彩认知、色彩分类、色彩审美等受信仰、哲学观念、地理条件、宗教、生产发展水平、政治等因素的制约,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纳西族固有的色彩信仰,也决定了对外来色彩的取舍.  相似文献   
815.
马克思主义与全球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道德与马克思主义是相通的。马克思主义是全球道德建设的理论基础和根本指导原则,而全球道德建设必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学说。  相似文献   
816.
人肉搜索在今天已经不是个新名词了。虽涉世未深,却已名声大噪,让现代人为之叹服,就像《纽约时报》一个报道的标题《中国的“人肉搜索”让国际刑警黯然失色》。当然,“人肉搜索”并非中国特色,在英国、美国、韩国也都发生过震惊朝野的人肉搜索事件。  相似文献   
817.
一、基斯洛夫斯基的《白》 基斯洛夫斯基是波兰籍的大师级导演,被人称之为“叙事思想家”,“用电影语言思考的大思想家”。《红·白·蓝》被称为基斯洛夫斯基的“天鹅之歌”。三部形式独立内容衔接的电影,展现的是现代背景下人们在伦理道德领域的彷徨和向往、纠缠和挣扎。通过对个体道德和伦理命运的关注,基斯洛夫斯基将观众引导向对激烈动荡中的人类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818.
对于小微企业主来说,招人难、留人更难,一将难求成了制约它们成长发展和转型升级的瓶颈。
  2015年10月17日下午,在郑州郑东新区的图尔咖啡馆,30位小微企业主与人才管理经验者一起探讨“人才”这个头疼的问题。  相似文献   
819.
“微公益”是指从微不足道的小事入手开展公益活动,注重由少积多的公益行为。与传统的公益活动相比,微公益呈现出参与人数多、事情小、目标明确、针对性强、运用现代传媒方式等特点。结合微公益呈现的特点,对微时代下的人人公益行为以及微公益过程本身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如社会信任、道德自觉性、法律关系、公平性、权利与义务等问题进行深入剖析。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重庆市公民进行了关于微公益认识与伦理问题的调查研究,从伦理学、社会学的视角着手,介绍微公益伦理问题的表现,分析微公益伦理存在的原因,提出从法律法规的制定、监管力度的完善、诚信品质的落实及网络道德的建设等方面应对微公益凸显的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820.
刘威 《中州学刊》2013,(10):66-71
作为一种专业化的实践领域,现代慈善以慈善组织为中介,在分离捐赠者和受助人的同时,也让二者的地位更加趋于平等和独立。如果说传统慈善行为是"道义性救助"和非制度性帮困,那么,现代慈善事业则是"义务性救助"和制度性支持,实现了从"道德施恩"向"权利本位"的转变,将过去对"圈内人"的特殊责任变成了对"所有人"的普遍责任。然而,中国慈善事业仍然停留在"知恩图报"式的狭隘道德关系层面,呈现出由近及远、由亲到疏的乡里情结和关系限制。为了促进中国慈善事业由分散个体的"恻隐之心"跃迁为广大公民的"公共责任",在经历个体价值释放、集体道德疲倦之余,更需要营造一种自由、宽容、轻松的道德氛围,建构一种尊重人性、彰显个性、强调理性的道德模式,让诸如捐赠、互助、志愿之类的道德行为,能够自由自在、自然而然地生长,以正常面目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