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0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27篇
管理学   266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59篇
人才学   51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466篇
理论方法论   116篇
综合类   1185篇
社会学   246篇
统计学   5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劳伦斯·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访谈法"对青少年的道德认知发展进行了科学而系统的研究,进而提出了关于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结合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对青少年面临道德困境基于道德判断所作出的道德行为选择进行研究分析,判断其所处的道德阶段,进而辨证地分析、验证其理论,以便更好地指导道德教育,提高青少年道德认知水平,使其能够直面生活中的道德困境。  相似文献   
72.
江苏是我国大运河文化带战略行动的关键组成部分,有必要将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相结合,将“合作”的理念融入大运河文化带的治理及创新中。在深刻把握“共建共治共享”内涵的基础上,从保护和开发治理两大维度对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现状进行深刻解析,发现目前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面临诸多问题,包括多头治理条块分割,保护及利用矛盾不断;沿线发展步调不一,开发同质化问题严重;地方以经济发展为导向,导致运河资源过度化开发;公共参与机制不足,缺乏多元主体合作平台。面对上述问题,亟须搭建协作平台,以新技术引领治理创新;激发多方参与,建立网络化的治理体系;分设城市功能区,形成特色地理标志;形成区域联动,推动区域平衡发展;加大文化宣传,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73.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广泛分布于我国边疆地区的跨界民族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作为祖国参与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我国边疆跨界民族群体既拥有特殊的地缘性、亲缘性和文缘性参与优势,又面临自身维度、国内维度和国际维度问题的考验.据此,有必要秉持国家主义的价值取向对我国跨界民族服务祖...  相似文献   
74.
75.
76.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已形成“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三大核心功能,并在动能打造、功能聚合、制度创新、引领辐射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进入新时期、面对新要求,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要充分发挥多重国家战略的叠加优势、区域中心节点的区位优势、高端要素集聚流动的禀赋优势,拉长板、补短板,全面提升“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大科创”等“3+1”核心功能能级,真正成为具有对内对外开放两个扇面枢纽作用的核心节点。  相似文献   
77.
78.
79.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投资转型的背景下,东道国的投资便利化水平已然成为跨国企业关注的焦点,也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的重要领域。因此,探究沿线国家投资便利化水平,对我国对外投资的选址和战略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投资便利化指标的评价体系,评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便利化的发展水平,在分析投资便利化水平的基础上,探索了我国与沿线经济体投资合作中面临的主要障碍,并对如何提升沿线区域投资便利化水平和增进双边投资合作建设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0.
王凤青 《东岳论丛》2019,40(5):48-56
"九一八"事变及其后日本制造的一系列侵华事件,使中华民族复兴的历程逐渐转向了抵抗日本侵略,捍卫国家民族利益。在此过程中,国民党经历了由"攘外必先安内"到"合同团结,以自效于国家"的转变,把整合不同政治力量参与抗战与民族复兴大业联系起来;共产党着眼于民族复兴力量的思考,相继提出了建立"下层的统一战线""反蒋抗日""逼蒋抗日""联蒋抗日"以"实现真正广泛的反帝国主义的统一战线"的主张,目的在于凝聚全民族所有爱国政治力量共同抗日;中间力量在呼吁国民党"取消一党专政"的同时,提出了"建立民族阵线"的主张,强调各党派团结抗战是民族复兴的基础和前提。三支政治力量对民族复兴的艰辛探索和不懈追求及其对御侮图存手段方式认识的一致性,形成了全面抗战爆发后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局面,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