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56篇
劳动科学   19篇
民族学   62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28篇
理论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344篇
社会学   51篇
统计学   3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11.
拳手的自述     
皮特 《快乐青春》2014,(8):29-29
一位俄亥俄州的拳击冠军向人讲述他的夺冠经历:那时我18岁,身高1米59;而对手30岁,身高1米79,并且获得了全州拳击比赛的三连冠。当我上台挑战他时,不仅下面的观众,连我自己也认为这是毫无可能的事情。一开始,正如所预料的那样,他的拳头又狠又密,我满脸是血,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相似文献   
112.
澧州大鼓是澧水流域的一种德孝文化遗存,鼓词具有鲜明的民间文学的特征,其内容以孝德为主题,融儒道于一体,特色鲜明;韵散相间,节奏随意,表现手法丰富多样;想象丰富,充满神话色彩,洋溢着浪漫主义气息。  相似文献   
113.
邛崃窑(简称邛窑)分布在四川成都邛崃境内,创烧于南朝,兴盛于唐、五代,南宋中晚期停烧,历经800余年,是四川地区面积最大、烧造时间最长、品种最多、影响最大的古陶瓷窑址。邛窑三彩是邛窑里极具代表的产品,主要是以黄色为基色,再以褐彩和绿彩为点缀,釉色丰富,造型别致,有典型的时代风格和浓郁的地域文化特点。从釉色和各种器型看,邛窑三彩的烧造工艺已具有了相当高的水平,凸显了地方民窑的工艺特点,展现了蜀文化的突出成就。本文以口述史的形式,于2019年3月23日赴四川省邛崃市邛窑遗址公园采访了川窑收藏家胡维忠。作为资深的邛窑古陶瓷收藏家,胡维忠对于四川邛窑的古陶瓷烧造工艺与传承发展,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4.
梳理了长三角城市群概念生成的理论源头与时代沿革,界定了戈特曼世界级大都市带语境下的长三角城市群的具体内涵,厘清了明清以苏州为中心的“八府一州”城市群积淀的物质文化资源,阐述了长三角城市群物质文化资源的类型及构成特点.指出当前长三角城市群物质文化资源陷入的困境,揭示了物质文化资源“不设防”的表层困境背后,隐藏着“伪设防”导致的“二次伤害”与“开发性破坏”导致的“第二种濒危”的深层困境.  相似文献   
115.
:个体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繁荣民族经济,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一项根本性的战略措施。本文通过对甘孜州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分析了甘孜州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有利条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6.
清代边疆重臣和瑛一生笔耕不辍,著述颇丰。他以经世致用为宗旨,创作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与较高学术价值的西域著述:《回疆通志》《三州辑略》《易简斋诗钞》。和瑛西域著述作为乾嘉年间西北舆地学转变期的典型代表,为乾嘉时期之后西北史地的兴盛作出了诸多表率,更为清代西北舆地学的繁荣奠定了一定基础,在清代西北史地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文章拟对和瑛西域著述的价值与意义进行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7.
阐述人民群众恢复徽州的呼声。从法律的规定,法规的要求和行政规章的说法等三方面阐明微州更名黄山,绩溪划出徽州的弊端,呼吁尽快恢复一个完整的徽州。  相似文献   
118.
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创立“说部”,引起士大夫们的格外注意。目前学术界对“说部”的研究多侧重于目录学和文体学的价值,而对其所体现的文学观念新变缺乏足够重视。“说部”包含两大类内容:批评与学问。王世贞将此前处于辅助地位的杂考、诗话、札记等成果提高到与诗文创作成果等视的地位,突出“学问—批评”与文学创作关系的重要性,彰显其“文学创作”“学问—批评”双峰并峙以及学问、批评、创作三位一体的文学观念,使中国的文学学科思想更具结构的完整性。这一观念是中国古代文集编纂观念和文学思想演变过程的一次异变,对此后中国文学观念与文集编纂思想及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9.
《释名》篇目今传二十七篇,毕沅以为原来曾有三十篇,根据《韦曜传》所栽和类书所引相关篇目考之,毕说较为可信。署名毕沅的《释名疏证序》可能为洪亮吉代作,准此,则该序与同署为毕氏的《补释名》观点抵牾问题可以释疑。关于《释名》的成书时间,毕沅、洪亮吉、叶德炯、钱大昕等人的考证各有得失。从题署、郡制、州制、交往、物事等方面综合论证,可将《释名》的成书时间定在公元210年前后。  相似文献   
120.
新莽时期公制、将军制与州制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复古改制。在官制改革中,变化最为显著的就是三公制度、将军制及州制的变革。变革的结果就是"公"一级的官员数量极大增加,将军号也增殖到泛滥的地步,尤其是二者与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相结合,极大地削弱了国家的统治效能。而公府地方化、将军号增殖、州牧制度的建立等变化也正是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诸多制度的渊源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