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67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7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地域意识行为与小民族发展--以鄂伦春族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分析地域意识行为的功能(作用)入手,探讨小民族的地域意识行为与现实小民族发展的关系.重点围绕地域意识行为与小民族的物质、精神资源,地域意识行为与小民族的自我认同,传统地域意识行为的转型、话语权和文化理解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2.
本文在和谐社会理念指导下,从鄂伦春族的文化教育现状入手,探索鄂伦春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以期对鄂伦春民族的文化教育研究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3.
鄂伦春曾经是以采集、狩猎为主要生计方式的人口较少民族.长期在浩瀚的森林中从事狩猎活动使鄂伦春族在迁徒动荡的游猎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狩猎文化.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这种传统的生计方式也发生了改变,而萦绕在人们心头的那种眷恋和情怀却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34.
黑龙江省境内的鄂伦春族具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主要体现为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几个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黑龙江省鄂伦春族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受到了冲击,有些正处于逐步流失、甚至消亡的危险境地。针对上述情况,黑龙江省政府及许多地方政府正从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上加大保护力度;同时,以高等学校为主体,对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保护与传承;此外,重视教育,加快人才的培养也是一重要途径,这其中也包括重视培养既身怀绝技又有高度责任心的民族文化传承者和研究者。  相似文献   
35.
斜仁柱     
本文介绍了鄂伦春族“斜仁柱”的搭建过程、室内布局和建筑特点,指出“斜仁柱”是与鄂伦春族游猎文化相适应的一种传统建筑形式。  相似文献   
36.
本文主要根据田野工作的材料与经验 ,提出当前鄂伦春族 (侧重在猎民阶层 )生存发展的三个问题 ,并希望通过问题分析和理论总结 ,就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较少民族生存发展问题研究作出某种回应。  相似文献   
37.
鄂伦春族历史上是中国东北地区比较典型的一个狩猎民族.在鄂伦春族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并传承了大量具有其民族特点的伦理思想.本文主要就其丰富的民间文化中的伦理思想、独特婚姻习俗中的伦理思想、质朴的传统习俗中的伦理思想以及抵抗斗争中的伦理思想共四个方面进行归纳、概括和总结,将鄂伦春族人民热爱生活、以人为本、平等团结以及热爱祖国的伦理思想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8.
赫哲族与鄂伦春族是生活在黑龙江省的两支少数民族。两民族的文化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丰富了中华文化艺术宝库。通过两民族服饰、生活用具、萨满用具以及图案纹样的对比分析,比较了两民族文化生活与图案艺术的异同。我们在研究两民族文化艺术的同时,也要借鉴发展他们的文化遗产,使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园地中一朵美丽的奇葩。  相似文献   
39.
古代鄂伦春族结合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继采取穆昆制和乌力楞以实现对族民的有效管理。随着清王朝强化对鄂伦春族的政治统治,清政府开始在鄂伦春地区强力推行路佐制,最终形成穆昆制、乌力楞以及路佐制相互支撑、互助共存的局面,使得古代鄂伦春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更加多元,社会管理形式更加多样,为维护鄂伦春地区的社会稳定提供了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40.
鄂伦春族文化发展中的困惑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鄂伦春族经历了下山定居、转产、禁猎直至当前的普遍以农为主、多种经营等重大而急剧的经济社会变迁.鄂伦春人的生存状态及他们所经历和面临的各种发展困难,在当前,仍备受政府和各界学者的关注.而观察、解析一种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变化原因,探究文化的差异,实现文化间的对话和理解,也是民族学研究中人文关怀的体现.对此类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将为我国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