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4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83篇
劳动科学   4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172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323篇
社会学   19篇
统计学   9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1.
倪健惠  阮加 《统计与决策》2023,(19):158-163
影子银行体系与系统性金融风险密切相关。文章基于2008—2022年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运用ΔCoVaR方法测算商业银行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实证检验影子银行业务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效应及传导路径。结果表明,影子银行规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分散系统性金融风险冲击,当影子银行规模超过拐点时,对系统性风险具有集聚传染效应;影子银行业务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U”型影响主要通过期限错配和稳定程度两种路径传导,而通过信贷水平和非利息收入两种传导途径则呈“倒U”型关系;商业银行个体微观特征和外部货币政策调整,导致影子银行业务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812.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兴起是金融自由化趋势与互联网技术发展这两大历史潮流交汇的结果,它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既有的"金融抑制"格局。我国金融市场上所出现的各种类型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并没有突破既有的法律关系框架,因此选择和确定监管政策时的一项核心任务就是区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这两种不同的融资方式,在此基础上适用各自的金融监管法律规则。  相似文献   
813.
814.
《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和《刑法修正案(十一)》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出罪机制带来变化。实证研究发现实务中“扰乱金融秩序”之法益要件被严重虚化,对司法解释的出罪规定理解运用混乱,被不起诉的案件与被定罪判刑的轻罪案件在集资规模、退赔比例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现有的限缩入罪之理论学说囿于法律规范的封闭性没有关照实务困境因而未对实践产生指导意义,应基于金融效率与安全的平衡视角重构本罪的出罪标准,即“中观金融风险的可控状态”。该标准是基于(法律禁止)风险制造的行为维度和风险控制的结果维度的复合考量,是一种具体危险状态是否可控和“法和平”是否恢复的评判,可从集资低风险模式、无信息欺诈、积极退赃退赔三个方面具体判断。积极退赃退赔是一种“可罚性阻却事由”,全部清退和部分清退的情形均有可能达至“中观金融风险的可控状态”从而获得实质性出罪的空间。  相似文献   
815.
以金融科技风险为切入点,系统分析金融科技发展给金融风险、金融监管及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运用合成指数法及TVP-VAR模型考察金融风险、金融监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时序性变化态势。研究发现:金融风险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复杂、交叉相关性,当前金融监管能有效化解传统金融风险,却不能有效覆盖金融科技变革所带来的金融风险,金融科技风险仍是未来防控的重点。应健全金融科技审慎监管框架,积极推进监管科技,建立混合型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协调金融监管与宏观经济政策,严控金融科技风险。  相似文献   
816.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PU)已成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驱动因素。研究基于七个部门的35个相关因子抽取系统性金融风险信息,综合采用DYCI溢出指数法、复杂网络分析法和滚动时间窗口技术等构建跨部门风险溢出网络,考察和检验EPU与金融体系内部风险压力承接与转移的关联动态和传导机制。研究发现:EPU与金融部门各维度风险变量间存在关联网络,且EPU冲击加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网络传染效应;危机时期,EPU冲击下的跨部门风险协同运动趋势明显,网络结构呈现更高的完备性。同时,本文研究结论为阻断内外部风险冲击以及维护经济金融稳定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17.
梁洪  李树  王雨 《统计研究》2023,(11):68-79
在数字金融快速发展背景下,研究数字金融发展影响货币政策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作用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运用TVP-VAR-SV模型检验数字金融、货币政策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动态关系,分析在数字金融监管强度差异下该动态关系的非对称性,并进一步检验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以及数字金融对宏观风险收益率的冲击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而紧缩型货币政策有助于抑制系统性金融风险;数字金融的发展显著影响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紧缩型货币政策促进数字金融发展;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并提高经济体系单位风险效益。进一步,本文从规范数字金融市场发展,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强化数字金融市场投资者教育等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18.
赵虎林 《统计与决策》2023,(11):150-155
文章结合我国金融市场的特点,从市场波动状况、资产流动性状况、投资者情绪及资产泡沫化程度四个维度,选取相应的基础性指标,分别合成我国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房地产市场及银行部门的压力指数,用来测度各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水平。然后运用DY溢出指数法测算各市场间的压力溢出水平及方向性溢出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压力溢出网络,以分析系统性风险跨市场传染的静态和动态机制。结果显示:从静态视角看,股票市场的压力净溢出水平最高,是我国金融网络的核心;从动态视角看,我国金融市场总体的压力溢出指数呈现较为平稳的变动趋势,但重大经济金融事件会导致其发生异常波动;通过对金融市场四个异常波动时期压力溢出情况进行比较发现,网络核心会因重大经济金融事件的冲击而发生变动,并且单一市场在金融网络中的绝对核心地位出现下降。  相似文献   
819.
随着金融科技(FinTech)不断深化发展,它带来了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的变化,并助推了监管科技(RegTech)的发展演进:从技术层监管应用到监管数据自动化,进一步发展至以数据为中心的算法监管。然而,传统金融语境下的“三元悖论”理论难以适应金融科技发展,需要对金融科技背景下的“三元悖论”理论加以重新构建,即在金融创新发展、金融风险防范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之间,监管机构在任何给定时间上最多可以实现两个目标。通过具体剖析我国监管科技的发展现状与框架体系,发展监管科技可能衍生算法黑箱与垄断风险、系统性金融风险、消费者隐私与数据安全风险等。对此,通过采用法律金融学研究方法,对比分析域外海洋法系(英国)与大陆法系(日本)的监管科技发展经验,发现域外采取“双峰监管”与适度的创新监管以应对“三元悖论”,从而给出我国监管科技发展路径的转换建议。  相似文献   
820.
金融风险与宏观经济风险相互交织、密切相关,二者之间的交互行为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通过构建金融压力指数和宏观经济风险指数,采用DCCA、MF-ADCCA、基于时间延迟的DCCA算法与TVP-VAR模型分析金融风险与宏观经济风险之间交叉相关的、非对称的、方向性的、时变性的复杂交互行为,结果表明:金融风险与宏观经济风险呈双向交叉影响作用关系;金融风险对宏观经济风险的影响相对较大,且金融风险的累积会加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而金融风险的释放却不能及时带来经济的繁荣;金融风险与宏观经济风险间具有显著的时变关联性,宏观经济风险对金融风险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