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1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1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4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137篇
社会学   42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盛满南湖的清波,盛满井冈的玉露,盛满六盘山的白雪,盛满延河的琼浆,十二万万儿女登上昆仑、登上长城、登上兴安岭,将浓浓的情、甜甜的意渗进酒杯,所有的炎黄子孙一齐用滚烫的心呼喊:“为党的79周年诞辰,干杯!”  相似文献   
12.
“孟姜女哭长城”作为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是探讨长城意象的经典个案,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从“哭之哀”“哭变国俗”到“哭夫崩城”,“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历经三次重要的演变。同时,“孟姜女”的主体形象经历了由统治阶级意志向民间转向的塑形之旅,蕴含官方思想与民间意志的双重叙事维度。家庭视角下的长城意象既笼罩着悲剧色彩,又彰显出大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体意识。可以说,“孟姜女哭长城”既映射人与自然彼此互动和感应的生态文明观,又渗透有融合发展的宗教观念。天人感应的哲学思想和多元发展的宗教观念一起构成“孟姜女哭长城”的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3.
长城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边防工程,在两千多年长城的修建过程中,天文科技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本文的论述中,笔者从长城修建的天文学背景出发,将秦、明时期的长城形体分别与北斗七星和银河进行比对,揭示了一系列长城在设计过程中可能蕴含的天文特征,这些特征充分反映出中国传统宇宙现在建筑工程方面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影子 《山西老年》2013,(7):33-33
蛇年的到来,让我想起了横越塞上的黄河晋陕大峡谷,那里集中了多处被河流冲刷形成的如蛇般蜿蜒的地貌。九曲黄河十八弯,这些弯到底在哪里呢?让我们游走黄河,感受深厚的黄河文化,一睹大自然鬼斧神工般创造出的绝美画卷。  相似文献   
15.
嘉峪关怀古     
吴慕林 《老友》2013,(12):20-20
我一直以为,只要登上长城东端的山海关,顺着秦砖汉瓦筑起的城墙往西而行就可直抵嘉峪关。登上长城后,方知“万里”只是个象征性的说法,中国大地自东而西的城墙从来就没有连接过,更无法成为坦途。历史上,不同的诸侯国和轮番坐庄的王朝疆域多不同,不仅垒墙筑城不在一条线上,且起止点和长度差异甚大。这些零零散散的城墙、城垛加在一块长度确实超过万里,且一律面西而立,  相似文献   
16.
"加强军民团结,密切军民关系",在梧州市西江三路文华车站附近,一块永久性宣传牌子格外引人注目,这是连续9次获得自治区级和梧州市"双拥"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被评为"全国军(警)民共建先进单位"、今年又被自治区双拥工作小组推荐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的梧州市工商局所树的牌子,言简意赅地表达出他们心中的祈愿:托起我们心中的长城!  相似文献   
17.
江风 《江海纵横》2007,(3):43-44
早在两个月前,就接到市作协给我寄来一本沉甸甸的崭新图书,打开一看,令我惊讶不已。乃是多才多艺的文笔高手王子和耕耘多年,最近由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的一部近50万字的散文随笔《散步与随想》。现在就谈谈我对该书四大亮点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明代毛乌素沙地变迁及其与周边地区垦殖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毛乌素沙地位处温带荒漠与干草原过渡地段 ,其适于人类生活却又易沙化的脆弱性 ,本区居民成分及人口数量在不同时段内的不稳定性 ,以及沙地变迁深受气候变迁影响的特点 ,提出历史时期沙漠化过程的研究应因时因地进行 ,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文章以明代河套地区 (相当于今鄂尔多斯市 )以南长城修筑时间及地点作为时空坐标 ,讨论了毛乌素沙地长城沿线部分在明代的变迁 ,并联系战争对长城沿边垦殖活动的影响 ,分析了垦殖活动和沙地变迁关系。结论是 :明代毛乌素沙地南界基本沿长城一线 ;河套地区持续不断的明代政府与游牧民族的冲突和战争极大地限制了沿边垦殖活动的范围 ,有限的垦殖不是明代长城沿线流沙形成的主要原因 ,流沙范围的扩大更可能是自然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今年9月,高致病性人感染禽流感,在外地发现之初,该镇根据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快速做出反应:成立镇重大疫病防治领导组。各村相继成立领导小组,建立镇村24小时值班制度、镇联系村干部、党镇主要成员分片包干制度。出黑板报、张贴宣传标语、印发宣传材料.宣传禽流感防控知识,强调禽流感可防、可控、可治,稳定人心,提高识别和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20.
陶玉坤 《阴山学刊》2005,18(5):47-49
中国古代历史上各个朝代兴筑的长城,都具有区分文化地理的意义,即将农业为主的文化与游牧为主的文化人为地割裂开来。农业民族建立的政权这样做了,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同样也有这样的举措。而且还出现了“塘泊”、“金界壕”等不同特色的长城。随着长城的南移和北移,中国的文化地理也相应地出现了变化,各种文化的交流也呈现南来北往的反复过程。中国古代民族融合过程中各种独特的现象的出现也与这种文化地理的变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