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01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148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205篇
社会学   22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1.
日前,深圳市发布《关于廉洁城市创建中诚信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征求意见稿),规定公务行为将实行终身负责制,公务行为出现过错的,责任的追究不因行为主体的职务变动、岗位调整而分离。  相似文献   
612.
陈林生 《天府新论》2016,(1):116-119
海岸带是一类特征明显的经济区域。海岸带区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及环境可持续性承受的影响错综复杂等因素,决定了海岸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我国海岸带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破坏及海岸带区域无序开发。海岸带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要着眼于海岸带区域产权的复杂性、环境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管理机构条块分割。发展政策的框架是建立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综合协调机制,建立完善污染控制政策体系,建立地方政府海岸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613.
政府开放数据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建立透明政府。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设计提高透明度作为数字政府的实践指南,不仅可以实现透明度的有益功能,而且可以减少政府在自动化决策环境中所面临的风险。由于“透明度”是多维概念,包含不同意涵和功能。首先,我们从伦理规范、社会关系和制度语境阐释“透明度”的意涵,进而分析透明度在政府自动化决策实践中的优势和挑战;其次,阐述政府开放数据和关联数据实现透明度的基本理论——参与式生态系统论,并厘定影响政府透明度的维度和类型;最后,借鉴隐私设计,慎思与大数据相关的语境、技术、信息和利益相关者的敏感度等因素,提出基于人工智能设计提高政府透明度的三大阶段和九项原则。  相似文献   
614.
国家力量、专业力量、市场力量共同塑造着美国教师质量问责的现实图景。虽然每种力量的出发点、关注点、着力点不同,但都承认教师质量的重要价值,并共同致力于改进教师质量的理论建设与实践努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种取向的教师质量问责不仅经历了自身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逐步完善的过程,同时也经历了一个彼此借鉴、相互支持的发展过程,并逐步形成了混合型教师质量问责机制,从而从不同角度确保了美国教师质量的持续改进。立足我国实际,应建立第三方教师质量问责机构和大规模学生学业成绩数据库,建立健全教师质量年度报告机制、教师教育评估认证机制以及教师质量经费效能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615.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机制不断完善,促进了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和行政效能的提高。但同时,问责不当现象在一些基层单位组织管理中时有出现,尤其是在突发事件应对中存在问责泛化和滥用现象,主要表现为“株连”式问责、“躺枪”式被问责、“畸重”型求效果等。这种现象催生大量“佛系”干部,使得干部主动边缘化大行其道,干事干部既“流汗”又“流泪”。问责机制运用不当,既有宏观制度层面的原因,也有微观执行层面的原因。为此,消除问责机制运用不当现象,须加强制度设计,建立科学高效的党政机构职责体系、清晰完备的权责清单制度、科学有效的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评估机制、完善的容错纠错机制,实现权责对等。在问责具体实施操作环节,则必须坚持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原则、“权责一致、错责相当”原则、重点客体原则、程序法定原则、容错纠错原则,体现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616.
姚莉 《天府新论》2014,(3):96-102
西方国家行政问责的研究基础源于问责内涵之界定,主要形成行为说、过程说和社会关系说三种观点。行政问责不是固定概念,它因国家政治制度确立的不同权力关系形成多元类型,也随着公共行政范式的转变而发生变化。目前西方行政问责研究的主要趋势有三:一是探讨公私伙伴关系中公共组织的问责缺失;二是研究地方分权改革背景下地方政府问责机制的转型;三是关注公民参与社会问责的形式与绩效。借鉴西方国家的实践经验,有利于促进我国行政问责系统的建构与完善。  相似文献   
617.
618.
619.
620.
打破融资平台背后的政府隐性担保是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促进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的关键。基于对债券交易利差月度数据的研究,本文发现违规举债问责政策使得城投债利差相对普通地方国有企业债券的利差上升了0.082%,这相当于改革前两者利差差距的16.0%。上述影响集中在债务置换规模较大、财政实力较弱的地区和财务状况较差的融资平台,表明违规举债问责有效降低了上级救助预期所产生的“隐性担保”。进一步分析发现,违规举债问责的影响集中在地方政府发展压力更大的地区,表明举债问责作用的机制很可能是加强了地方领导干部的举债约束,降低了其依赖上级救助预期举债推动经济增长的激励。本文的研究表明,为有效约束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违规举借隐性债务的行为,强化对违规举债行为的问责是必要的。本文的结论对建立与现代财政制度匹配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构建权责清晰的央地财政关系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