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18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143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270篇
社会学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71.
古代都城是历代王朝最高统治者和最高权力机构所在地,是当时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研究七大古都的规划原则和遗迹遗址,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我国古都的城建规划属于"礼制"的范畴,具有极强的政治性;以儒家的经典<周礼><周易>作为城建规划的指导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古都规划的一个突出特点;同时,佛教、道家的思想与理念在古都规划中也或多或少地有所反映.因此,中国古都规划的文化内涵可以用以下4句话来概括:规划以礼,皇权第一,儒佛并用,象天法地.  相似文献   
472.
在对朱载堉《论大阴阳阴阳第十一》解读之基础上,运用列表图示方法对朱氏原文作了直观的阐释,分析评述了十二律吕之内涵,揭示了朱氏所论大阴阳、小阴阳之规律,客观评述了朱氏所论律吕上生、下生、左转、右旋等,恰当地解读了朱载堉密律的阴阳属性。  相似文献   
473.
王岱舆、刘智是在译释、传播伊斯兰教的过程中,把伊斯兰教的造化论与宋明理学的生化说作了整合,以真主造化为开端,以无极太极为中介,以阴阳生化为过程,建构了一套中国伊斯兰学的宇宙观,并以此为前提,使伊斯兰学在各个方面与宋明理学相融合.  相似文献   
474.
汉语常用词汇手段来区分性别,凤和凰是运用专门称谓区分性别的一组词.表示雄性的"凤"开始属于无标志范畴,可以表示整个类别"凤凰",包括有标志词"凰"的词义范围,雌雄统称,后来经历了专指雄性到今天专指雌性的发展演变,其演变过程与中国传统的阴阳观念和宗法制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75.
阴阳对转”理论是古音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发现 ,这一理论是清代学者戴震在顾天武、江永、段玉裁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提出的 ,其后 ,孔广森、严可均、章太炎、黄侃、王力等学者又做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但各家持见并不一致。近来一些学者又对这一理论提出了一些质疑  相似文献   
476.
古全浊音声母“演变”说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保留至今的古汉语语音资料来看,自元代中期始,汉语南北方音的最大区别是以吴语为代表的一些南方方音中存在着一个与全清、次清、次浊音声母相对应的全浊音声母系列,而以中原地区语言为代表的北方话中则完全没有全浊音声母。这种现象引起了不少学者的研究兴趣。近些年来有些研究汉语语音史的学者陆续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唐宋以前在所有汉民族语言中都存在一个全浊音声母系列,经过唐宋两代的逐渐演变,到元代中期,北方话中的全浊音声母便全部演变成了清音声母。笔者对这个“演变”说长期持怀疑态度,最近几年经过反复钩稽,终于获得了一部分与前面所说的意见出入很大的语言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汇总分析,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自周秦汉以来,至少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就存在着一个没有全浊音声母的大方言区,元代中期以后的北方话是对这一地区古代方音的继承,而不是全浊音声母从有到无逐渐被“演变”掉了。  相似文献   
477.
论“气分阴阳”对中医学气学理论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讨论了古代哲学"气分阴阳"的思维方法及其对中医气学理论的影响.指出"气分阴阳"思维方法是伴随着阴阳概念的产生而形成的,是以阴阳的相对待概念对宇宙本原之气的两种属性的标示.它对中医气学理论以及藏象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方法学的重要意义.中医学将人体中的各种气,包括一身之气、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以及脏腑之气,也分为阴阳两个部分,以表明气的两类不同作用,阐释机体的脏腑功能和生命进程.  相似文献   
478.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道路上,中华民族很早就开始对世界进行哲学的思考。“易”,就是中国哲学的第一个范畴。由“易”推演出的一套符号系统,就是中国哲学把握世界的第一个思想模式。“易”的抽象和“易”的推演本来极其朴实、极其自然,但由于历史尘雾的遮蔽和历代易家的穿凿,致使易和易卦越来越玄。我认为,易、易卦和易的符号之由来,都同周人的天文气象观念有关。如果我们能从周人的圭表及其对日影的观测中去寻求启示,将会真正发现“易”的秘密。  相似文献   
479.
明清之际的名儒陆世仪致力于扭转晚明以来儒者过于重视死后世界和鬼神报应的倾向。这突出表现在他反对以死后的审判和轮回解释果报,并主张在世俗伦理的限度内解释祭礼。不过,他对晚明思想也有继承的一面,主要表现为他并不否认果报观念本身,也不否认鬼神可以独立存在于人心之外。正是这种与晚明思想的连续性,导致他并未完全回归宋代理学的传统。不仅如此,他对理学以阴阳为鬼神等主张还持批判态度,这和当时或稍后的不少儒者是颇为一致的。这些都反映了明清之际儒家在生死、鬼神论领域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480.
《周易》作为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文化元典 ,有“群经之首”、“大道之原”的美称 ,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宝库沾溉着后世万代。本文拟对《周易》蕴涵的民族审美心理作一初步探讨。一、阴阳之美“阴阳”观念产生较早 ,在西周铭文中就有“阴”与“阳”的文字 (参见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 1卷 ,第 74页 ) ,大概指的都是方位。《诗·大雅·公刘》有这样的诗句 :“既景乃冈 ,相其阴阳。”也是指方向。从这些文字记录可以看出古人最初关于“阴阳”的概念。此后 ,《国语》、《左传》、《老子》等文献中都多次出现“阴阳”概念。而老子提出的“万物负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