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18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143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270篇
社会学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饮食“歧路”导致中西文化的水火观念差异悬殊。“水火不容”西文无法对译,遑论“相济”。“水火”自古即为八卦、阴阳、五行的共同部件。华夏历来食物匮乏、人际紧张,水火互动最能象征人事的复杂微妙。明代何瑭说“造化之机,水火而已”,关于宇宙生成的这一论断已被现代科学证实。“阴阳”模式之归纳所据的三大现象,应为宇宙层次的日月、生物层次的雌雄,关键是人文层次的水火。华夏文化偏重人伦、无视物理。探索自然的墨学中绝,《大学》八目之首的“格物”聚讼千古;朱熹之后,诠释上形成道德、科学的两歧。清末西儒按华人观念重构科学,所编京师大学堂课本《格物入门》有《水学》《火学》分册。可知“水火”是中华文化的潜在轴心。  相似文献   
72.
和风煦日献心丹,慕念拳拳太昊前。 察地观天建历度,兴渔结网创新篇。 龙龟呈瑞图书立,易道阴阳文化传。 德厚功高人始祖,羲皇血脉六千年。  相似文献   
73.
74.
阴阳是中国古典哲学的元范畴,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精辟概括,深刻濡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于十二生肖而言,十二种动物的有序排列,渗透了丰富的阴阳思想。如何认识这些阴阳思想,古人的切入角度有趣而又有异:有的从十二生肖的生理特征区分,有的以十二生肖的习性特征区分,有的以《周易》卦象区分。但不论如何区分,“一阴一阳”的哲学思想根深蒂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人的象喻思维特性。    相似文献   
75.
张载立足于唯物主义气本论,对“鬼神”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鬼神”是“二气之良能”。“神”是气之伸,气聚为物,自无而有,彰显气之神妙不测的变化性能;“鬼”是气之屈,气散物溃,自有而无,返回气的本然状态,体现气之归宿。“鬼神”就是阴阳二气的往来屈伸。“神奸物怪”见怪不怪,只要把它置于理性的法庭之上进行审判,就能不攻白破。  相似文献   
76.
《周易》本体论中的和谐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哲学明确了中国哲学的根本命题:"一阴一阳之谓道",确定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模式.<周易>哲学的和谐之道,是整个中华文明和谐理论的源泉母胎,沿着"道体"、"阴阳"、"三才"三个逻辑环节连续展开,完成了中国哲学的本体论结构,从而也就完成了中国哲学的和谐理论,即"道"与万物和谐;"阴阳"间同济和谐;"三才"天地人和谐,并贯穿在中华文明从科学到人文,从本体到现实的文化生活当中.  相似文献   
77.
《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是群经之首、三玄之冠,具有丰富的和谐思想。从宇宙观层面看,它提出了阴阳和谐统一的思想;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层面看,它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从治国的根本思路层面看,它提出了以道德感化汇聚天下的思想;从实际操作层面看,它提出了在复杂情况中,如何实现和维持社会和谐状态的具体方法和原则。《周易》所倡导的和谐理念已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思想财富,对于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启迪良多。  相似文献   
78.
阴阳与人神的产生、存在、消亡密切相关,人神在本质上是阴阳升降出入的动态过程的表现,阴阳相对平衡则人神活动正常,阴阳失常则导致人神疾病。通过阐述人神产生、存在及消亡与阴阳的关系,探讨从阴阳角度调养神志的重要性,以提高神志疾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9.
《求是学刊》2018,(4):141-147
以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保存的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明仁爱邑侯永定阴阳生僧巫省役德政碑》为引,结合历史文献,探讨官方"阴阳学"始于元代的阴阳教学和管理机构,发展至明代,更成为一个多功能的地方性官方机构,主官方阴阳学教学和管理之职,兼司钦天监之责,及组织官方的祭祀仪式。而碑文中"阴阳学"的人员包括有职官训术、阴阳生、阴阳僧、巫等,文献记载这些都必须是通阴阳、懂术数之人,其中职官和阴阳生多为世业子弟传承的,而职官的荐举是严格的,阴阳生更是明代世袭阴阳户籍中的力役,所以,明代"阴阳学"是官方掌控属邑阴阳人士的主要机构。因此,该碑文为研究明代"阴阳学"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相似文献   
80.
《社科纵横》2016,(10):111-115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道教创造性地借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宇宙万事万物的生成模式,阴阳五行学说对道教"道生万物"的生成模式的解释具有重要生态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