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775篇 |
免费 | 103篇 |
国内免费 | 5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671篇 |
劳动科学 | 148篇 |
民族学 | 305篇 |
人才学 | 495篇 |
人口学 | 68篇 |
丛书文集 | 2430篇 |
理论方法论 | 485篇 |
综合类 | 4821篇 |
社会学 | 1235篇 |
统计学 | 2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81篇 |
2022年 | 113篇 |
2021年 | 212篇 |
2020年 | 148篇 |
2019年 | 245篇 |
2018年 | 52篇 |
2017年 | 157篇 |
2016年 | 214篇 |
2015年 | 424篇 |
2014年 | 981篇 |
2013年 | 830篇 |
2012年 | 755篇 |
2011年 | 789篇 |
2010年 | 790篇 |
2009年 | 797篇 |
2008年 | 1529篇 |
2007年 | 936篇 |
2006年 | 584篇 |
2005年 | 618篇 |
2004年 | 445篇 |
2003年 | 431篇 |
2002年 | 484篇 |
2001年 | 457篇 |
2000年 | 354篇 |
1999年 | 161篇 |
1998年 | 83篇 |
1997年 | 64篇 |
1996年 | 46篇 |
1995年 | 39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以隐喻研究的历史发展为主线,以《哈姆雷特》这个巨大的隐喻宝库为语料,运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隐喻理论——从最早的传统修辞理论,到80年代引起隐喻史上巨大变革的认知理论——再到近年随着系统功能语言学而兴起的语法隐喻理论,从这三方面来探讨隐喻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2.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31-35
区域经济的发展对旅游产业的体系结构、表现方式等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以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区域经济和旅游产业的相关数据,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对旅游产业的促进作用。结果显示,经济总量对旅游产业的影响呈现微小的负向作用,经济结构与经济质量对旅游产业的影响呈现正向作用。因此,要加强区域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推动区域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03.
田晓晴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5):20-23
20世纪80年代,山西省通过多种方法与措施大力推进群众性爱国卫生工作。通过此项工作,大大改善了城乡环境卫生状况,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是山西省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一页。 相似文献
104.
本文通过梳理江西省十一五期间工业经济发展脉络,全面分析了全省工业产业结构变化,并利用投入产出表对工业产业24部门按相关系数由高到低进行排序,综合分析出十二五时期江西最应大力发展的八大产业是: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纺织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并提出重新确立支柱产业、加速产业集中集聚步伐,合理规避产业风险、促进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5.
106.
重庆直辖后新的市委党校组建以来,在市委的重视和组织部门的支持下,校委坚持改革,不断创新,我校主体班教学在办班规模、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初步形成了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新布局具有自己特色、教学方法不断创新,管理严格科学的办学局面。 相似文献
107.
近代中国第一个教会印书馆--墨海书馆①在其存在期间,除了出版宣传宗教的书籍外,还出版了大量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这些书籍的出版,对近代中国人的思想变化起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墨海书馆也引进了先进印刷设备,对我国印刷设备和印刷技术的近代化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墨海书馆及出版的西书,说明它在近代中国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8.
109.
巩燕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14(2):57-58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国家管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 ,是加强审判监督、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措施。然而 ,该制度在立法和实践中均有不尽人意之处 ,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需要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0.
“文革”前的知青上山下乡是一项为解决城镇就业困难,而在农村及边远山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就业路子的有序工作。倡导者的初衷是良好的,而且这一时期的上山下乡工作做得比较稳妥,并且取得了良好效果,起到相当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