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79篇 |
免费 | 3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07篇 |
劳动科学 | 41篇 |
民族学 | 34篇 |
人才学 | 44篇 |
人口学 | 13篇 |
丛书文集 | 61篇 |
理论方法论 | 111篇 |
综合类 | 539篇 |
社会学 | 86篇 |
统计学 | 2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78篇 |
2013年 | 65篇 |
2012年 | 64篇 |
2011年 | 104篇 |
2010年 | 72篇 |
2009年 | 91篇 |
2008年 | 100篇 |
2007年 | 74篇 |
2006年 | 78篇 |
2005年 | 78篇 |
2004年 | 72篇 |
2003年 | 73篇 |
2002年 | 48篇 |
2001年 | 62篇 |
2000年 | 50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2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西北大学的两个历史源头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新发现的文献考证 ,认为西北大学有“陕源”和“京源”两个源头 ,亦即认为西北大学与始创于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 2 )正月的陕西大学堂和始创于十二月的京师大学堂仕学馆、政科 (北平大学法商学院前身 )为一脉相承的关系。结论指出 :“陕源”与“京源”同等重要 ,前者奠定周秦汉唐文化的底蕴和永久校址 ;后者使时断时续的“陕源”再生于抗战之中 ;二者合流造就了战时中国规模最大的大学联合体之一。 相似文献
62.
中国西部最早的高等学府——陕西大学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0(3):77-82
根据对清末报刊文献的再发掘 ,清理出从春明学舍和青门学舍→养正书院→崇化书院→游艺学塾 (格致学堂 )→陕西大学堂→西北大学的清晰脉络 ,并对陕西大学堂的源流、承袭、沿革、校舍、校政、宗旨等作了全面的历史性论证。结论认为 :陕西大学堂是中国西部创建最早的地方性、综合性的新式高等学府 ,奠定其后组成西北大学的基础 ,同时也是陕西地方教育由书院制度向学堂制度的转折 ,标志着以引入西学为标志的新的高等教育体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63.
陕西与西部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席酉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0(1):8-11
西部开发是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 ,站在西部角度 ,只有正确地认识这次机遇 ,才能谈得上采取正确的策略 ,抓住机遇 ,谋求大发展。在对西部开发机遇性质及陕西历次机遇没有抓好的原因分析的基础上 ,探讨了陕西抓住此次机遇的突破点和策略 ,并分析了政府在其中应扮演的角色及可以争取的条件和政策 相似文献
64.
方钢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32(6):32-35
元末明初的战乱以及频繁的自然灾害给陕西的农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大量土地荒芜,人口逃亡。明王朝在平定陕西后采取了一系列恢复经济、改善民生的措施,包括开垦土地、兴建水利、减免赋税和赈济灾民,还有明代初期政治清明与外部环境稳定,使得陕西地区的农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与发展。 相似文献
65.
冯肖华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5):72-74,79
陕西文学的研究,一直以来局限在平面视角和线性空间的研究维度而悬置与裹步,研究视域相对窄小。因此从文化审美角度提出构建“地缘陕西学”学科新概念,旨在将表层的物质文化形态伸展到深层的精神文化形态,能更好彰显陕西文学精神之气脉,发掘陕西地缘诸种资源。作为“地缘陕西学”学科,其类征涵盖地缘历史、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地缘教育、地缘伦理、地缘民俗等范畴。着眼陕西古今地缘特征,研究挖掘具有区域特色的学科资源,以达到“地缘特色”与“区域发展特色”的相宜匹配,可产生理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学科前景和可潜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66.
67.
郎菁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2):28-34,81
为探究陕西历代进士的数量及其地理分布,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陕西从隋朝至清朝历代进士进行核实和分析,由于明代以前相关文献资料的缺乏,陕西进士数量及其地理分布反映的主要是明清两代陕西情况。分析认为,历代陕西进士共有2 530人。分析还认为,陕西进士数量集中在明清经济文化中心的西安及其周边、咸阳地区和经济富庶的渭南地区;陕南、陕北较少,这与当时陕西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均衡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68.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Z2):3-3
杨科正,男,1965年9月出生于陕西彬县,中共党员。1989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200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现代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现为宝鸡文理学院教授、高教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工作)、院长办公室副主任,宝鸡市人民政府特约研究员。杨科正教授先后承担了教育科学与技术系专业课《教育统计 相似文献
69.
站在全国文坛的制高点上俯瞰全国,陕西的文学成就可谓一山独尊。已经作古的,路遥、柳青、杜鹏程等,风头正健的贾平凹、陈忠实、高建群等,都引人注目。但陕西文学家的成名之作都不在陕西出版,陕西作家发表文学作品的主要阵地也不在陕西,出版与发表现状及其所滋生、寄生的现象决定了陕西文学作品出版的尴尬与徘徊、困窘与迷惘。陕西文学作品的出版之路何在?怎样才能让陕西文学作品的出版在全国独领风骚?本文试图结合陕西人民出版社的实际情况探讨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70.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对中小企业尤为重要。陕西省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人力资源管理状况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进而制约了陕西经济的发展。从分析陕西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入手,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探讨了陕西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同时提出了相应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