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02篇 |
免费 | 107篇 |
国内免费 | 3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7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52篇 |
人才学 | 35篇 |
丛书文集 | 762篇 |
理论方法论 | 83篇 |
综合类 | 3099篇 |
社会学 | 175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篇 |
2023年 | 60篇 |
2022年 | 73篇 |
2021年 | 94篇 |
2020年 | 94篇 |
2019年 | 97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60篇 |
2016年 | 88篇 |
2015年 | 152篇 |
2014年 | 262篇 |
2013年 | 291篇 |
2012年 | 332篇 |
2011年 | 392篇 |
2010年 | 363篇 |
2009年 | 377篇 |
2008年 | 316篇 |
2007年 | 274篇 |
2006年 | 227篇 |
2005年 | 181篇 |
2004年 | 132篇 |
2003年 | 90篇 |
2002年 | 68篇 |
2001年 | 50篇 |
2000年 | 41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
肖名丽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人们对隐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狭到宽、从表层到深层的发展过程。隐喻不仅仅是语言内部的修辞手段 ,而且与人类的认知过程息息相关 ,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隐喻作为思维工具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共性特征 ,为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理解隐喻现象提供了心理基础。隐喻作为语言现象又体现着文化的差异 ,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约定性。 相似文献
12.
与其暴露明朝中后期黑暗现实的写实内容相对应 ,《金瓶梅》具有强烈讽刺效果且呈怪异性。作者运用悖论、反讽等讽刺手法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把人物众生相本质暴露无遗。同时 ,与悖论 -反讽文本相关连 ,作品呈现非主观性特质 相似文献
13.
黄宝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69-72
会话中的隐喻使用是说话人有意识选择的间接表达,带有强烈的言语意图,其语用意识突显程度低。隐喻使用的言语主体、言语意图以及语境是考察其认知顺应过程的必要条件。说话人在具体的语境中总是根据自己的言语意图来决定对语言义和语境因素的利用,把隐喻表达的语言义转换成适合表达自己言语意图的言语义。 相似文献
14.
张宇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107-113+154
梁鸿在《四象》中进行了集中美学的突围,彰显出迥异于以往作品的新质,体现了作家在美学上的有意努力和重要突破。梁鸿精心选取了“四象”这一复杂的象征系统,包含了多重象征意蕴。在叙事上,现代主义技巧的融入,使作品充分扩容,具备广阔的美学延展性,大大拓展了现实主义的边界。在主题上,梁鸿深入现代人的心灵结构、人性暗角,以哲学、秩序探讨人类的救赎可能,并以爱作为摆脱群体困境的最终出路。 相似文献
15.
基于我国文学作品的隐喻性特征,突出的特点,在文学作品翻译中要结合科学的理论体系,以顺应论具有创新性和丰富性的理论为典型代表,通过合理的英文翻译反映文字中的隐喻内涵。以钱钟书先生的优秀文学作品《围城》为例,探讨在顺应论支持下文学作品中的隐喻英文翻译策略。通过分析可知,主要依托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进行英文翻译,才能更加贴切地反映作品中的隐喻内涵,从而更好地传达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意蕴。 相似文献
16.
17.
对戴维森隐喻理论的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维特根斯坦晚期之后,营造了关注语言使用的大环境,隐喻作为语言的独特用法自然进入分析哲学家们的视野。戴维森是一位在隐喻研究方面较有影响的分析哲学家,他反对多数语言哲学家对隐喻的看法,认为隐喻所表达的只是其字面意义。本文试从后期维特根斯坦意义观入手,通过分析戴维森的隐喻理论对后期维特根斯坦意义用法论的继承,对戴维森的隐喻理论作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8.
概念整合和形式整合是相对独立的,但在汉语四字格成语这类形式和语义概念化图式化的语言现象中,概念整合和形式整合紧密相关.尤其是结构对称性成语,其概念整合在很大程度上受形式整合的制约.参与整合的概念在认知上的远近,会影响它们能否组合或凝固成词.在隐喻、转喻及概念整合的统一框架下研究成语,还应考虑形式整合后的构式义对成语意义的互动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语言系统中的词义特征,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一种生理或者心理现象,而与隐喻一样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本文从视、听、嗅、味、触五大感官分类对英、法、汉三语中若干相互对应的词汇和短句通感现象进行了分析,以证明通感是人类普遍的认知方式,并在分析对比中进一步深化了对语言通感现象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验明语法隐喻与英语语篇理解的关系,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语篇阅读理解测试,检测受试阅读语法隐喻含量不同的英语语篇的效率,对比三组阅读成绩,分析语法隐喻与语篇理解的关系;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隐喻式语篇和各种隐喻式的接受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语法隐喻会加大语篇理解的难度;读者的英语水平越低越难接受隐喻式语篇;读者对不同隐喻式的接受程度存在差异。笔者认为学习并掌握隐喻式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英语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