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70篇 |
免费 | 142篇 |
国内免费 | 3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7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52篇 |
人才学 | 35篇 |
丛书文集 | 760篇 |
理论方法论 | 83篇 |
综合类 | 3098篇 |
社会学 | 175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篇 |
2023年 | 60篇 |
2022年 | 73篇 |
2021年 | 94篇 |
2020年 | 92篇 |
2019年 | 97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60篇 |
2016年 | 88篇 |
2015年 | 152篇 |
2014年 | 262篇 |
2013年 | 291篇 |
2012年 | 332篇 |
2011年 | 392篇 |
2010年 | 363篇 |
2009年 | 377篇 |
2008年 | 316篇 |
2007年 | 274篇 |
2006年 | 227篇 |
2005年 | 181篇 |
2004年 | 132篇 |
2003年 | 90篇 |
2002年 | 68篇 |
2001年 | 50篇 |
2000年 | 41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介词的语义扩展.通过对介词through的分析,探讨认知机制在介词语义扩展中的作用,及其在介词语义系统结构中的中心地位和在新语义产生时所扮演的角色.挖掘介词through在隐喻及换喻的认知功能作用下从空间意义逐步映射到隐喻意义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02.
陈凤雏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4(9):30-32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还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本文阐释了概念隐喻理论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3.
辛苒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2):115-118
纪德自传体作品《如果种子不死》中“我”的生活经历构成了一个类似《圣经》中“浪子回家”式的隐喻结构。“我”的人生轨迹大致对应于浪子的人生,二者都有出走、享受放纵的生活和最终的复归阶段。纪德在叙述“浪子回家”的三个阶段时,文本的叙述风格也发生了相应的转换,叙述话语与叙述内容形成惊人的和谐一致,使这个结构上的三段式特点更加突出。但与《圣经》中浪子的情况不同,纪德对“我”命运沉浮的评判完全从“我”自身的生活体验出发而不顾宗教道德规范的价值标准;“我”的人生阶段中比浪子多了天性受压抑的内容,而缺失忏悔和救赎情况,这是对《圣经》故事的颠覆。 相似文献
104.
李春光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8-79
隐喻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作为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隐喻具有直观、形象的美学特征, 因而它广泛地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翻译是将一种文化中的语言所表现的认知方式用目的语传递到目的语的文化中去,而隐喻的翻译已经开始成为研究翻译方向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由于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表达方式, 人们在中英文翻译过程中, 常常感觉难以把握.本文首先对隐喻的含义进行解释,继而探讨其本质特征,第三部分是文章的重点, 通过实例来探讨英语隐喻翻译的障碍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5.
武仲波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3):80-83
作为汉语别具特色的一种语言现象,汉语量词名词超常搭配具有特殊的修辞功能和语用功能,这一语言现象的生成体现了人类的隐喻认知机制,其特殊的修辞功能是量词的语义特征投射到名词认知域中产生的结果。汉语量词名词超常搭配的认知隐喻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这一语言现象的幕后认知过程,为解释语言结构与人的认知方式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6.
陈树坤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4)
在<从华尔街到长城>中,隐喻翻译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顺应过程.译者对交际语境的顺应包括对译文读者的审美期待、接受能力以及社会文化语境.总的来说,译者在考虑译文读者可接受的前提下,尽量保留隐喻,以满足译文读者的审美期待.有些隐喻是金融领域特有的知识或概念,译者则会采用各种翻译技巧予以保留. 相似文献
107.
张书慧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5):153-155
概念隐喻与人类所使用的语言之间关系密切,所以隐喻研究已经成为现代语言学语义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容器隐喻则属于概念隐喻中的本体性隐喻。本文主要将英语中的容器隐喻进行分类,意在分析各种容器隐喻意义形成的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108.
赵志勇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6):146-148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里面还包含着一种人们赖以思考、表达甚至行动的思维方式。从信息功能的角度来看,隐喻是可译的;从美学功能的角度来看,隐喻是否可译取决于目的语中是否存在与之对应的隐喻或该隐喻是否已融入目的语当中,并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09.
科技英语词汇隐喻:特点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无处不在。科技语言中就存在着大量的隐喻。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英语词汇不断推陈出新,通过利用隐喻理论对其进行研究,认识其隐喻认知的特点及功能,可以加强对人类隐喻性思维的解读,更有助于全面认识科技语言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0.
查明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10,(4):141-143
本文首先介绍了认知语言学的经验主义哲学观“体验性假说”及概念隐喻理论,然后从文化角度详细分析了汉语和英语中存在的隐喻表达之异同,结果发现:和人的身体体验一样,文化体验在语言表达(包括隐喻表达)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而从跨语言、跨文化的角度印证了“体验性假说”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