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47篇 |
免费 | 92篇 |
国内免费 | 3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4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48篇 |
人才学 | 37篇 |
丛书文集 | 685篇 |
理论方法论 | 77篇 |
综合类 | 2908篇 |
社会学 | 18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55篇 |
2022年 | 68篇 |
2021年 | 79篇 |
2020年 | 83篇 |
2019年 | 89篇 |
2018年 | 44篇 |
2017年 | 58篇 |
2016年 | 85篇 |
2015年 | 147篇 |
2014年 | 249篇 |
2013年 | 276篇 |
2012年 | 309篇 |
2011年 | 368篇 |
2010年 | 353篇 |
2009年 | 350篇 |
2008年 | 312篇 |
2007年 | 260篇 |
2006年 | 206篇 |
2005年 | 170篇 |
2004年 | 122篇 |
2003年 | 82篇 |
2002年 | 61篇 |
2001年 | 47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91.
陈红琳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380-382
隐喻是一种人类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是人们用以思考与行动的普遍概念体系之一。本文阐明隐喻思维方式与外语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指出将隐喻思维方式引入外语教学实践的必要性。并着重探讨在隐喻思维框架下如何提高外语学习者在词汇、阅读及写作方面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992.
孙幼萍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59-64
译诗之道在于表现原诗韵节奏与意象:诗情画意。诗歌翻译批评关注译诗与原诗在形.象.意上的等效度。艾米莉.狄金森诗集第303号作品(一部三幕性灵剧),以日常词语和三个诗节以一个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视角,勾勒了一个独立自由永恒的性灵。诗人以新的语言形式承载新的思想:词组、名词大写及破折号等超常的诗艺展示深刻的思想洞察——性灵的选择。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三个著名译本,译诗之道在于亦步亦趋刻意求似以似致信。诗篇的重新翻译呈现了一个动态过程,译者逐渐贴近作者,进而隐身。好的译本应该穿越隐喻文字而再现诗人创作的性灵境界和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993.
阐述了隐喻与委婉语的实质,对词汇,语法隐喻在委婉语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的论述;在语法隐喻中分析了情态隐喻和语气隐喻;隐喻与委婉语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词汇隐喻中的委婉语是自下而上的思维模式,而语法隐喻是委婉语自上而下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994.
董革非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隐喻不仅是修辞现象,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时间概念是人类认识世界过程中的重要概念,由于其抽象性特征,人们常常借助空间概念来隐喻时间概念。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时空隐喻表征的共同点及差异,探索其认知根源:共同点在于人类最初认识世界过程中形成的概念范畴都来源于人的身体经验及对空间的体验;其差异则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对时间概念的影响。汉语中循环性时间与佛教文化相关;英语直线性时间观则受到基督教影响。英语中常采用横向时间表达方式,汉语中则纵向时间更为多见,其根源在于两种语言的阅读和书写方式存在差异。英汉在面向过去与面向未来时间取向的差异,其实仅仅是时间参照点差异。 相似文献
995.
情感在隐喻规则作用下并通过具身体验产生意义,形成以图示—例示及例示拓展为基础的网络关系.葛浩文夫妇翻译的《玉米》在充分尊重原作的基础上让西方读者看到了真实的中国,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从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出发,分别从外部和内部体验系统探讨“爱”这一情感的概念隐喻认知特征,并分析葛氏译本所采用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996.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Z2)
《谪仙记》作为白先勇短篇小说集《纽约客》的开篇之作,用白先勇自己的话说,李彤的沉默与悲怆,正是《纽约客》的主题。白先勇小说的主题总是围绕人的生老病死这些人类永恒的主题,来表达他对历史和人生底蕴的认识和把握。而他对这些抽象主题的表现又常常采用隐喻的艺术手法,隐喻是构成白先勇小说艺术风格的重要特质。他尤其善于摄取和描绘意象来营造环境、烘托小说氛围或暗示人物性格、心理,这种隐喻的艺术在《谪仙记》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从细节处再现了纽约客的生存悲剧。 相似文献
997.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6-103
中国现代艺术歌曲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特殊组成部分,在中国现代象征隐喻的创作思维下,形成了以"原型意象群"为单位的中国现代艺术歌曲意象系统。其中的"母亲原型意象群",通过"母亲原型"在不同历史语境中的书写与表达,将"母亲意象"从平面的隐喻书写引入立体、多元的隐喻阐释空间,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意象的书写与表达方式;同时,"母亲原型意象群"将时代心理与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融通,对当时国人的精神诉求给予了细腻的回应和关照,实现了对民族精神的拯救。 相似文献
998.
马永田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目前对一词多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单个语词的汉英对比隐喻分析上,对一类词的多义研究关注较少。将隐喻理论应用于汉英"光线类"词汇语义延伸机制并展开探讨,发现此类词汇在两种语言之间存在隐喻同质性和异质性,印证了隐喻一方面具有体验普适性,另一方面受认知主体文化模式和语言系统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认知倾向性。 相似文献
999.
语篇中的隐喻除了用来表达某一观点外还承担着筛选、激发、劝说、类推说理、以及评价作用,具有一定的外在延展性。通过梳理隐喻的类型与特点,对语篇中的各类型隐喻总结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