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07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262篇
社会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在盛唐求仕热潮中,孟浩然是一个极其独特的存在。当时儒道两种对立的文化精神以一种特殊的形态相互整合,共同建构了孟浩然的文化心态和价值标准,使孟浩然具有一种儒者和隐逸气质相混合的精神特质,形成了孟浩然既追求一定的社会功利又不以入世为首选目标的温和、拘谨的士人人格,也使他长期处于仕与隐的紧张和焦虑之中。仕与隐的欲调和及二者事实上的难以调和,让孟浩然陷入了仕与隐的两难抉择中,进退维谷,从而成了盛唐求仕热潮中的“多余人”。  相似文献   
72.
田园诗在唐代的崛起与繁荣,是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而促成的:其一,唐代隐逸之风的盛行;其二,唐代经济的繁荣与园林别业的广为修建;其三,唐代的政治状况与唐代文人对政治的疏离、对田园的态度;其四,文学本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73.
对于隐逸思想的研究,人们过去的目光往往停留在男性身上,而对女性却忽略了。这显然与男性文化占支配地位有关。当我们走出这种性别文化的偏见,就会发现在先秦时期,女性的隐逸思想较之于男性,更具有与大化同行、与万物俱在的精神和气质。从文化角度看,影响其生成的因素,一是尊隐传统及隐逸思想的内在女性特质,二是道家“女性化生命哲学”以及儒家“出世哲学”的双重文化合力。  相似文献   
74.
隐逸诗人陶渊明以他自然,真淳的诗风,安贫乐道的人生体悟,在中国文学史上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追寻人生自我价值的道路上,时官时隐的陶渊明在矛盾中寻求到了心灵的归宿.对于田园世界的探寻,儒家的"独善其身"和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都对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发现了田园世界的美,以苦为乐,沉醉其中.陶渊明的田园世界有着独特的诗化的审美意象,与酒为伴,以菊为友,快意山林,乐守田园,为后世隐逸诗树立了典范,从而开创了田园诗派,同时也为士大夫文人建立了一个桃花源似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75.
<桃花源记>并非纯虚构之作,它是以湖南古梅山峒及其傩坛"桃源洞"为原型,由陶渊明曾祖父陶侃任武冈令时的见闻及结合当时的一些笔记小说素材,所创作的一篇寄托了陶渊明对东晋黑暗社会现实不满的文学作品.<桃花源记>所描写的"桃花源"并非指一个具体的自然村落,而是指整个古梅山峒区.  相似文献   
76.
明清之际的苏州吴中光福一带,先后建有数十座郊野园林,其中不少被当时的文人记述过.这些郊野园林的园主多为隐退的士大夫,他们选择苏州西部的光福结庐营园,主要源于对此地自然山水的钟爱,寻求"隐于野"的佳趣.他们探梅、赏雪、登高、会友、饮酒、品茗、访古、吟咏,其多彩的园居生活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研究这些郊野园林,挖掘...  相似文献   
77.
事功进取与超越解脱既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两种走向,也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两种追求。本文重点讨论中国古代文学主体对“超越解脱”的追求,认为他们的“超越解脱”模式大体可分为下列五种情形,即:自慰自遣、放浪玩世、隐逸旷达、遁入虚无、走向美学。  相似文献   
78.
魏晋时,神仙道教、巫术与隐逸杂糅在一起,为传统的隐逸文化内涵融入了新的元素,这种隐逸文化新思潮随即也影响到隐逸文学的创作.魏晋小说中已经出现了一些有关隐逸的题材,且体裁种类繁多,有志怪类、志人类和杂传类等,其主题生成方式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体现了早期隐逸小说独特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79.
东晋玄学主张万物各有性分,只须实现自己的性分,获得自身存在的统一,就是逍遥的、自足的存在。传统的“隐逸”由此逆转为“小隐隐林薮,大隐隐朝市。”与此“隐逸”新概念相关联的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据其性分,在其所主动选择的田园耕读生活中获得了自身存在的统一。  相似文献   
80.
李嘉祐是大历时期的著名诗人。其诗歌创作有"中兴高流"之称,在大历诗坛具有一定影响力。由于作家的创作心态与作品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故本文试图对李嘉祐的创作心态进行探究,以期更好的把握其诗歌创作。文章结合李嘉祐诗歌作品的相关内容和李嘉祐的人生经历,从其人生态度和心理特征进行分析,认为李嘉祐的创作心态主要呈现为:积极入世的济世心态、沉沦下僚的穷愁心态和自我调适的隐逸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