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7篇 |
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9篇 |
民族学 | 5篇 |
人才学 | 8篇 |
人口学 | 18篇 |
丛书文集 | 52篇 |
理论方法论 | 19篇 |
综合类 | 131篇 |
社会学 | 26篇 |
统计学 | 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30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流动青年初入城市,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社群隔离现象会严重阻碍群体融入城市。利用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尝试对当前流动青年面临的社群隔离及身份认同进行深入分析,探究湖北省流动青年定居意愿的影响效应。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剖析发现,流动青年的城镇定居意愿和城镇落户意愿不一致,虽然事实性定居意愿强烈,但是制度性定居意愿却偏低;青年群体流入城市后产生社群隔离(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会对其身份认同和城市定居产生显著负向影响,社会距离对定居意愿影响显著,心理距离对身份认同影响显著;当流动青年产生社群隔离时,其身份认同对于定居意愿的影响将会变得不显著。由此,当前新型城镇化的政策设计应注重完善流动青年户籍制度的保障,并积极鼓舞青年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社会交往和心理融入,减轻社群隔离现象,从而形成流动青年的城镇定居意愿。 相似文献
22.
清中期青海地区国家政权建设增强,为清朝实施以蒙藏分治为核心、严格控制口内外民族交往交流为主要内容的民族隔离政策奠定了组织保障。这种外在的制度性干预,对青海口内与口外造成不同影响:口内较少受到民族隔离政策影响,民族融合广度与深度持续增强;口外及其与口内的民族交往交流受到抑制,遭遇多个层面的抵制,但民族交融生生不息,消解着清朝的政治权威性。这说明源于物质生活相互依存、互惠共生的族际交往交流是自然趋势,民族交融乃是历史所趋与民心所向,并不因国家权力干涉而停滞。 相似文献
23.
女性就业是女性发展的基本内容,是女性获得经济独立并赢得社会性别平等的重要渠道。城镇居民就业普遍存在职业性别隔离且在水平与垂直方向均有所表现,女性职业(行业)普遍收入偏低,大量女性沉淀在职级较低岗位。文章以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统计了成都市30个服务行业与30个制造行业女性劳动力占所在行业的比例和女性就业结构构成,结合成都市人力资源市场岗位供给与求职需求分析,提出女性就业创业引导方向。 相似文献
24.
社会学理论认为,人们的社会网络具有性别偏好,这导致了男女求职结果的性别分化,并部分地解释了职业的性别隔离问题。本文根据2009年8大城市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城市女性的职业性别隔离在何等程度上受社会网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8大城市在职者的社会网络具有性别同质化倾向,女性和男性更多地与同性亲朋交往;使用强关系成功求职的女性往往进入性别隔离的女性职业;使用弱关系成功求职的女性能摆脱职业性别隔离趋向,进入中性职业或男性职业。 相似文献
25.
26.
27.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