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3篇
社会学   21篇
统计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经过10多年的艰苦奋斗,渝北区完成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任务,实现全区教育第一次历史性跨越。进入新的世纪,面对新的机遇,实现渝北教育第二次历史性跨越的任务又提到了面前。  相似文献   
12.
《华人时刊》2010,(5):93-93
安徽南部的槐塘村历史悠久,早年有一半以上的青壮年前往西欧各国务工经商,其中大部分从事餐饮、服装和皮革业。如今不少人早已在异乡定居,而资产过亿的老板也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3.
1945年5月,我老家湖南省望城县靖港镇被日本鬼子侵占。母亲带着我们三姐妹,随舅父一家逃难到离镇40多里外的农村躲避。日寇占镇后,经常到各村扫荡,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村里的青壮年每天早出晚归到更远的村子避难,老人小孩在家隐蔽。那年我快满14岁,母亲怕我们遭鬼子毒手,将我们姐妹三人剃成光头,女扮男装。每天我和表哥随村里的青壮年早出晚归逃难,突然有一天,大批的日本鬼子和汉奸包围了附近几个村庄,见青壮年男人就抓,我和表哥不幸也被抓住了。鬼子将抓来的人分4人一组用绳索从腰中捆掷,白天关在据点里,晚上到镇上挑运军用物品到据点,来回运货几十里路,那些患病和体力不支的人就被拖出去毒打或枪杀。  相似文献   
14.
《老年世界》2009,(10):34-35
面神经麻痹又称之为“眼口歪斜”、“歪嘴风”,是一种最常见的神经疾病。临床上以一侧眼睛闭合不全、嘴角歪向健侧为主症。多发于青壮年,其他年龄也可发病,男性比女性略多。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的不可避免,农村中的“三留”(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人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6.
如果你能在10分钟内走完1公里,说明健康状况良好;如果能在20分钟内走完2公里,说明健康状况优秀;而如果能在30分钟内走完3公里,那么你的身体状况则与青壮年小伙子一样棒。这是美国医学专家推荐的一个用走路自测健康状况的公式。  相似文献   
17.
董祖贻 《老友》2021,(4):19-19
1955年,我在上饶玉山师范学校读书。那时,玉山县是江西省有名的血吸虫病流行县。三九严寒的一天,校长在全校师生大会上传达了玉山县委县政府的决定,要求全县凡青壮年劳动力,每人派10个义务工集中时间打一场消灭血吸虫病的人民战争。校领导决定停课两周,组织师生下乡参加消灭血吸虫的战斗。  相似文献   
18.
留守的孤独     
正人老了之后最害怕的是什么?答案是孤独。人一旦老了,最害怕的不是死,因为死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自然规律,所以人老了最害怕的是孤独。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背井离乡进城务工,留下了一个个孤独的老人留守家园,这个特殊而庞大的群体被人们称为"留守老人"。随着时间的逝去,山西省泽州县赵良村的"留守老人"们逐渐减少,"留守老人"不仅要劳作于田间地头,有的还要承担起抚养孙子孙女的重任。老人们在默默操劳的同时,还带着对儿女的思念以及孤独寂寞的煎熬。赵良村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改革开放后,  相似文献   
19.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是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必然,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涌现出来的现象.在新的历史阶段,湖南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正呈现出规模化、年轻化、性别失衡化的态势.导致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主要原因依次为经济原因、发展原因和个人生活和态度的影响等.劳动力大量外流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是双重的,对当前产生的负面作用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应引起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从屈赋的文本及其表露的情绪脉络来看,《橘颂》、《九歌》的欢快明朗显示着青年屈原的春风得意、英姿勃发;《惜诵》、《离骚》的感伤悲悒昭示着壮年前期屈原的忧愁幽思,但并没有沉郁激愤,而是上下求索;《远游》则透露出人生的悬浮感与恐惧感,是其壮年后期检讨半生的“自叙”,在悲凉意绪中仍显入世的执著。文章采取文本叙事与人格分析相观照的研究路径,通过屈原青壮年时期的三组作品,探讨其人生际遇与人格特质的内在关联,认为青壮年时期的屈原虽然在政治上经历了巨大落差,但其求索的意志是贯穿始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