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37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02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主战文人,一生以北上抗金、恢复中原为理想.开禧北伐中,陆游赞成宋军北伐抗金,对主持北伐的权臣韩侂胄寄予了厚望,同时他对韩侂胄北伐也心存隐忧.这与陆游对当时的历史形势及韩侂胄与文人之关系的清醒认识有关.  相似文献   
92.
随着汉语国际教育推广需求的进一步扩大,针对特定推广区域培养对外汉语人才愈发显得必要和迫切。文章整理"中韩合作2+2对外汉语专业人才计划"实施五年来,该专业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课程所做课程内容与教学策略方面的改革与探索,旨为高校对外汉语专业教学今后培养多层次、专门性人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3.
韩愈和柳宗元共处中唐,因命运的差异,少有机会共处,二人彼此的赏识,更多是声气相应的文章推许。韩愈在柳宗元死后,对柳宗元多有赞誉,侧重于柳的才性和文章之法。柳宗元生前为韩愈作过多次辩解,一则因韩愈为人师辩,且不像韩愈不避师名而为师,而是避师名而为人师;二则因韩愈以文为戏辩,认同文以为戏,以求为文的创新,彰扬了新的审美趣味和创作取向,支撑了文以明道之外的新文学观。  相似文献   
94.
船山熟于史,又有深邃的哲人眼光,因而能对历史事实洞彻底里.在他的史论中,对历史上许多方面的问题作了精密周详的分析,有独见之明。这里,只就他的吏治论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刑法教化,相辅相承船山认为,要达到“治”就要有法;有法,然后可以“沮不肖者之奸私。  相似文献   
95.
李华 《学术探索》2004,(3):66-71
冷战时期驻韩美军的历史使命是威慑、遏制来自北方的进攻,2002年10月朝核危机以来的驻韩美军重新部署是朝鲜战争以来历次调整的继续,但其使命已经开始转变为对亚太力量的多方制衡。这一历史角色的重大转换必将对地区局势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
在现代诗歌史上,陈寅恪以历史家、思想家的身份进行诗歌创作,融文史研究与生命感悟于一体,丰富了诗歌的思想内涵和表现形态。陈寅恪以韩偓、苏轼等作为“对镜写真”的对象,将笔锋集中在表现劫灰之世、衰残之象以及惊悚之心上,从而演绎自己生活于人间却处于不生不死的生存状态特征。陈寅恪的诗歌忠实反映历史,细致刻画内心,兼有诗史与心史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97.
韩太湖论     
韩太湖是明代著名的民间宗教家。在他短暂的宗教生涯中,以其超人的胆识和能力,为信仰主义领域增添了耀眼的光彩,对明末以来下层民众的精神生活造成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
运用参与观察、深入访谈等调查方法,调查“在韩朝鲜族”民族认同感自我认知的变化过程,进而归纳出“在韩朝鲜族”民族认同感的类型及特征。民族认同感作为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与环境变化及个人心境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韩朝鲜族”在环境变化之后,民族认同感亦会发生相应转变。这种重构过程,作为适应韩国社会的结果,通常在“朝鲜族集体主义”“追求平等权”“工具化倾向”等三个行为特征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少数民族成员自身所处的环境以及相互作用的社会关系是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要素之一,强化国家认同是逐步达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目标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
100.
通过对诗歌用韵的考察可以分析诗人所处时期的语音系统及方音现象 ,这已经被认为是“主要从文献研究汉语语音史”的方法之一。这些诗歌的用韵不只包括古体诗之间的通叶 ,而且包括近体诗 (主要指宋代诗人的 )中的借、出韵现象。借、出韵现象也是诗人实际语音的流露 ,我们从韩诗的用韵情况就可得出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