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114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263篇
社会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韩愈与佛教     
论题对韩愈与佛教之关系的三个方面作一分析和说明:1.韩愈作为中唐儒学复兴的主将以排佛著称,但他所倡导的儒学思想则可以说是在佛教思想的刺激与启发下逐渐形成的;2.韩愈是以其特有的原则和方式来与有文才的僧侣交往的;3.韩愈对僧人大颠修养境界的推崇与折服,既在于他是一无身心修养的文士,又在于他对儒家思想只停留在粗浅的认识上,并未能真正去关心和推进儒学自身的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332.
詹瑜 《唐都学刊》2005,21(5):22-24
韩愈在继承前人尊师思想的基础上,从复兴儒家道统的立场出发,提倡尊师重道,并以“道”为中心,提出了自己系统的师道观。主张学必有师,师道相依,教学相长,并提出了教师的职责。从今天看来,韩愈倡导的尊师重道的思想是正确的,对于肯定和提高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的积极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333.
赵洪奎 《学术交流》2005,(11):158-161
韩愈的碑志散文,打破了“颂扬功德、褒善隐恶”的撰写“通例”,表现了关心民生疾苦、反对贪官苛政,赞扬抵制骄藩的“忠贞之士”、歌颂平藩战争的功臣,兴复儒学,排除佛老的思想,在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4.
从创作心理的角度剖析韩愈碑志文所包含的四大情结,即文人情结、少孤情结、英雄情结和伤逝情结,由此解读韩愈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335.
传统上认为韩愈的诗歌有"狠重奇险"的特点,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一面。但韩诗的审美意蕴十分丰富,既有"合时"的平淡清新之美,又具"随时"的奇绝险怪之丽,更兼"高于时"的以己为美之势。  相似文献   
336.
中唐文坛仍然弥漫着六朝的浮靡风气.韩愈的文学批评特立独行,文如其人,高举复古的大旗,呈现的是因文及道、摧毁廓清,也体现在习于古而不泥于古,飘洒空灵,以戏为文.正因为如此,奠定了其“文起八代之衰”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37.
<正>受我国根深蒂固的学而优则仕和修齐治平人生价值观的影响与感召,历代文人学士无不意气风发和豪情激越地奔竞仕途,以图上报国家,下佑黎庶,自身也能实现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的人生理  相似文献   
338.
林椿是朝鲜半岛古代较早在"记体文"创作方面取得很大成绩的作家.林椿的"记体文"创作一方面明显受到了韩愈的影响,包括谋篇布局、语言技巧、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带有明显的韩愈"记体文"的痕迹,另一方面在句式、句法等方面又与韩愈有所不同,表现出了林椿选择性接受的倾向.通过韩愈与林椿在"记体文"创作方面的比较,我们不仅可以发现韩愈在朝鲜半岛古代"记体文"创作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还可以进一步发现中国"记体文"在东亚范围内的传播与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339.
中国文化史上的贬官文化现象,揭示出异质文化互动中的人地因缘.而韩愈与潮州结缘,就韩愈本身而言,首先是如何接受潮州文化环境的问题.韩愈对潮州文化环境的接受具体表现在迎合潮州祭神的民俗及接近潮州的文化名人上;还表现在自贬谪潮州以来,潮州成为他一段时间关注的焦点,赴潮路上着意打听潮州的情形,离潮以后多次提及潮州的经历等方面.  相似文献   
340.
欧阳修对韩愈其人、其文的推崇无人能比,本文从韩欧比较的视角阐释了欧阳修对韩愈人生价值观的接受与超越、欧阳修对韩愈碑志文法的接受与超越及其原因。对加深认识韩欧其人与文的异同提供了一个新的参照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