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41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87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韩非子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处在“争于气力”的时代,他强调耕、战、法,要求美与艺术为富国强兵的基本国策服务,形成与儒、道两家大异其趣的功利主义美学思想;他以“功用”作为衡量美的价值标准,反对智巧,菲薄技艺,重质轻文,表现出否定美与艺术的倾向;他的观点显然是片面的、褊狭的,但在反对美与艺术脱离生活、矫正形式主义文风等方面曾发挥过作用,是中国美学史上值得研究的现象。  相似文献   
72.
甄自恒 《学术交流》2006,(10):27-30
社会秩序的重构问题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突出性时代问题。在如何重构社会秩序的问题上,存在着柔性重构和强力重构的对峙和冲突。韩非以性恶论为基础,对耕战与赏罚的强力手段提出了不同于墨家的见解,将耕战提高到法的首要高度,极为重视法的实现手段———赏罚。法家思想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具有的积极意义和作用。耕战与赏罚作为法的重要内容和实现手段,成为社会秩序强力重构的方式,应当说是更为可行的。现在看来,社会秩序和人心秩序的问题仍是我们时代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韩非子的问题意识的现实旨趣或许能给予我们以有益的启示。作为对一种传统理论的诠释学解读的尝试,力图为韩非子思想学说的研究乃至为我国当前的法制建设寻求一种新的建构范式。  相似文献   
73.
李继珍 《学术交流》2004,(6):146-148
战国是寓言繁荣和迅速发展期。站在历史的高度对庄子、韩非子两大寓言家及其作品进行比较,分析两者在题材、体制结构、语言及表达手法上的不同及原因有助于揭示这一时期寓言的特征,即:题材多样化趋于单一化,诸子文章由散而趋向结集,篇幅趋向短小,语言趋向凝练。这些特点标志着先秦"哲理寓言"的结束,预示着具有"劝戒"特点的两汉寓言的到来。  相似文献   
74.
韩非子》中载有这样一个故事:齐桓公特别喜欢紫色的服装,结果“一国尽服紫”,齐国上下从大臣到百姓竞相做模仿秀,向齐桓公看齐,以衣紫为荣,紫色布料价格自然水涨船高。齐桓公对此甚感忧虑,管仲便建议他从自己不穿紫色衣服做起。当天,齐桓公就脱下紫衣,且但凡看到官员中有穿紫色衣服的,就大声喝斥道:“离远点,我讨厌紫色衣服。”结果,当天朝中侍卫近臣中便没有穿紫色衣服的了。第二天,都城中没有穿紫色衣服的了。第三天,齐国境内没有穿紫色衣服的了。  相似文献   
75.
韩非作为法家学派的代表,对于儒家学派多有责难和排斥。但是儒家思想与孔子思想并不完全是等同的,韩非对于孔子的思想并不是一味地批判。《韩非子》55篇当中记载有大量关于孔子言行思想的材料,基于这些材料的剖析,从而试着探讨韩非对于孔子思想的舍取。与此同时,进而对韩非思想给予一个中肯的定位。  相似文献   
76.
在《韩非子》与先秦时期儒、墨、道及其他法家的思想体系中,对于君臣关系中"君"的定位有着相对明确的论述。以"君"对"法、术、势"的应用,可透过君反观臣。《韩非子》中赋予"臣"的角色定位,即"君"处在相对环境中的"绝对性"地位时,由于"臣"所处的社会关系不同,会产生三种不同的角色定位,而"臣"在担任不同角色时又会分别运用"法、术、势"中的一项来处理自己处在各个角色时的复杂关系与矛盾。因此,透过《韩非子》中"臣"的角色定位也可进一步探究政治心理学中政治人物心理与角色转换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7.
陈纪然 《北方论丛》2021,(6):99-104
韩非子以人性好利论为基础,形成以法制欲、以法导利、法禁明著的主张,构建了一套法律思想体系.这个法律思想体系具有凡事皆决于法的主体特征,对法律的社会政治功能极其重视.为了强化法律的社会政治功能,韩非子主张轻罪重罚,这在思想上显得比较极端.韩非子的法律思想与主张赏罚适当、鼓励道德自律的当代法律思想相比,无疑有较大历史局限,对此,需要我们批判性认识和对待.  相似文献   
78.
日本江户时代著名汉学家依田利用所作《韩非子校注》较少受到中国学界关注。该书朱笔点读,栏外有竹添光鸿墨笔批校,写作时间不早于1815年。竹添光鸿批语特点有八,分别是:明通假、出异文、辨讹脱、指异体、解疑字、通古音、析古字、考名物。《校注》训解特点有二:一是博采众长,从古注中约取精华;二是偏重文字声韵之学,提供较为丰富的异文数据。因该书手稿未刊,前辈学者注释《韩非子》没有依田利用,本文推介或补其憾。  相似文献   
79.
首先解读韩非子的法律思想,指出韩非子将法律视为专制君主治理国家的工具,君主具有高于法律的权威,阐释"君"对待"法"的态度和方式,提出君主应当遵循的执法原则分别为执法的必然性原则、执法的依据事实原则、执法的严格性原则、执法的适度性原则和执法的平等性原则,并分析"君"高于"法"的原因。然后解读柏拉图的法律思想,指出柏拉图崇尚知识和智慧,认为由哲学家利用智慧制定的法律高于君主个人的权威,阐释柏拉图后期法律思想中"君"对待"法"的态度和方式,并分析"法"高于"君"的原因。  相似文献   
80.
杨玲 《兰州学刊》2006,(4):33-35
《管子》和《韩非子》君臣观念的相同之处在于他们均主张君臣要明别、有分。其不同表现在《管子》同时主张君臣之间应该讲诚信,认为和谐是君臣关系的最高境界,所以它在要求臣忠君的同时,主张君要以仁义待臣。而《韩非子》则认为君臣之间利益相反,没有感情可言,彼此仅是一种商品交易的关系。这些不同的产生原因首先在于《管子》和《韩非子》中不同的“道”论,其次在于受齐文化和晋文化中固有君臣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