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5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317篇
劳动科学   24篇
民族学   478篇
人才学   287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792篇
理论方法论   285篇
综合类   3333篇
社会学   976篇
统计学   1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251篇
  2014年   432篇
  2013年   425篇
  2012年   460篇
  2011年   484篇
  2010年   570篇
  2009年   494篇
  2008年   558篇
  2007年   355篇
  2006年   292篇
  2005年   286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91.
交响曲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深刻地音乐思想内涵,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和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当我们去聆听交响曲时,感受作品中沉淀着人类音乐文化的精粹。本文通过分析交响曲这一体裁在音乐中的特殊地位,对交响曲前世今生进行匆匆巡礼,来探究人类音乐文化的精粹。  相似文献   
192.
深州老丝弦是元、明以来古老的弦索北曲艺术洒落在燕赵大地上的一颗遗珠。同其他地方剧种一样,这一古老的戏曲"活化石"也面临着严重的传承危机。鉴于此,本文将在借鉴华阴老腔、武安平调落子等兄弟剧种实现创新发展的成功经验基础上,从融入通俗、流行音乐元素的角度,来提示深州老丝弦实现唱腔和剧目创新发展的探索方向,以期为这一古老剧种的保护、传承与未来的产业化创新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93.
中日音乐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追溯了中日音乐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认为两国历史上音乐文化的交流是相互的,友好的,促进了两国音乐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4.
对音乐人类学的研究,往往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入手,无论是音乐学还是人类学,自始至终与研究对象的不断变化和拓展有着密切关系。必须从音乐人类学学科自身的体系与学科结构的历史嬗变中探索出一条系统化、专业化之路。  相似文献   
195.
格曲 《西藏研究》2005,(4):84-89
流传在拉萨布达拉宫和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的卡尔被称为西藏的宫廷歌舞音乐,但是西藏的宫廷卡尔却源自阿里民间的卡尔歌舞音乐。阿里民间卡尔是藏民族积极吸收、融合周边伊斯兰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艺术并不断创新的产物。阿里民间卡尔歌舞音乐既保持了伊斯兰歌舞音乐的基本形式、特点,又融入了大量阿里歌舞音乐的风格和内容,形成既有别于中南亚伊斯兰歌舞音乐又不同于藏族传统歌舞音乐的新的艺术形式。它与阿里普兰、日土、札达等地的各种庆典、迎送仪式和民俗活动相结合,成为阿里地区独特的民间传统歌舞音乐艺术。  相似文献   
196.
音乐自产生起就具有特殊的隐喻价值.《尚书》记载,舜帝希望把音乐隐喻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要充分发挥音乐对年轻一代的教育感化作用.《周礼》认为,商周的音乐隐喻价值主要体现在:作为人的身份地位及荣誉的象征,作为教育人的工具,满足上层阶级的享受,作为万物和谐、事业兴旺、国家昌盛的隐喻.《周易》认为,乐器本身就具有隐喻价值.孔子的音乐隐喻观则与其政治观和哲学思想密切相关.墨子则更多对音乐持否定态度.《孟子》认为音乐往往是社会乃至政治的隐喻,因此统治者切不可过度纵乐.《老子》谈音乐往往是与其政治观、美学思想的论述融为一体的,但其隐喻价值却极高.《庄子》认为音乐是“道”的隐喻,反对人们沉迷声色.《荀子》认为与音乐有关的每一个环节其实都是隐喻的.《管子》则把音乐看作是意识形态的隐喻.  相似文献   
197.
苗族歌鼟是湖南湘西南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锹里一带流传的多声部民歌,其旋律优美,声部和谐,唱腔独特,具有自然朴实的民族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艺术美渗透于苗族歌鼟的各个构成元素,非常注重旋律、节奏、和声、调式的美感;歌词体现出苗民们的内在美;唱腔充分发挥出演唱的声韵美;语言更是彰显了民族之本色。这些艺术美的元素综合在一起,使苗族歌鼟成为一种美的化身。  相似文献   
198.
词律的起源是词体发生问题的核心与重点。还原词发生初期词乐配合的原初状态,可发现“词的文本形态来源于音乐形态”这一传统观点有失允当。词的写作方式有依乐填辞、依辞写辞两种,这不但是乐工辞与文人辞的分野,也代表了词体发展的两个阶段。词获得稳定的文体形态是在文人辞阶段,高度趋向一致的词律是在文人的重复性、摹拟性写作中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文人的群体活动、知识结构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循此思路,结合唐宋间韵部分合、相叶的特点,说明《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非李白作品,其制辞时代为宋代。  相似文献   
199.
互联网与音乐的结合,直接改变了作为经营对象的音乐产业,即音乐从业人员通过音乐活动获取收益的盈利模式.互联网的共享性使得通过终端的音乐受众获取收益变得更加困难,进而影响到音乐创作、演出、教学和传播各个环节实现市场价值的方式;更深层次上,“互联网+”音乐改变了传统音乐的组织形态,而且这种改变仍在深化过程中.在互联网影响下,传统音乐行业内部各环节分工合作的模式被打破,“音乐从业人员”的概念和范围极大扩展,音乐人与音乐受众的关系面临重构,传统上以“作品”为核心的音乐组织形态正在向以“受众”为核心的音乐组织形态转变.  相似文献   
200.
文章就现今小学音乐课堂“不重视倾听音乐”的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围绕让孩子学会倾听“音乐的语言”,从“听什么”和“怎样听”这两方面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