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58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228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尝试着汉译了美国作家布罗斯·毕尔斯所撰<荒诞寓言>中的10则,译文采用韵律方式,在不失原文内涵的情况下实现了译文之音美.为便于读者比较与鉴赏,文末附有他人相应散文译文.  相似文献   
122.
人类的审美意识,由直观走向抽象,由低级走向高级,它要在时间和空间的纯形式上,刻下自己的烙印。在诗歌中,审美意识用节奏对时间之流刻下自己的尺度,用韵律对空间弥漫自己的芳香。诗行形态是一种美的时空合一体。在论述中国诗行的审美特质时,应该以发达的成熟形态为研究对象,而不能面对一部跨度极大的诗歌发展史。唐诗中的绝句,则是典型的分析对象。中国诗行美的形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整齐美,二是抑扬美,三是回环美。中国诗行的美,是中国诗人对韵律节奏本体论的苦苦追求。它的哲学基础,根植于中国诗性智慧的人学本体论追求。  相似文献   
123.
内蒙古草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音乐方面更是丰富多彩,富有地方特色。这样的民族音乐写成西洋乐器演奏曲谱,用钢琴来演奏时,民族作品与西洋技法的融合上难免会出现一些困难.本文力图通过分析蒙古族民族文化、演奏作品的内容等方面来理解蒙古族风格钢琴作品,提高蒙古族风格钢琴作品的演奏能力。以李世相的《蒙古族风格钢琴组曲》为例,从音乐特点、旋律和节奏这几方面进行分析,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和诠释蒙古族风格钢琴作品。  相似文献   
124.
刘莉 《社科纵横》2008,23(1):177-178
<女拉撒路>是美国自白派女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的代表作之一.本文用文学文体学的方法具体从意象与隐喻,韵律与重复以及词汇与语法等方面对这首诗进行了分析,旨在更深刻的理解作品和诗人的创作.  相似文献   
125.
看京剧,过瘾     
退休后,我参加了由镇江市退教协组织的京剧研习组,每次活动,我都沉浸于京剧的剧情中,遨游在精彩的韵律天地里。中央电视台11频道京剧栏目,我每天必看,且百看不烦,百听不厌,百唱不累。我从京剧的演唱中,逐渐理解了它的内涵;从音与琴的交响中,听懂了它的韵律,感悟了它的风流。这就是京剧历经几百年而不衰的真谛。  相似文献   
126.
论医古文语言的美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古文是用文言写成的古代医药文献 ,医古文语言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一种话语系统 ,不仅孕大含深 ,而且气韵生动 ,多种美感纷呈。可以从情致美、典雅美、辩证美、韵律美四个方面探讨医古文语言的美感  相似文献   
127.
闽南歌谣是我国民歌海洋中的一枝奇葩,这不仅是因为它所具有的独特地域特色,更主要是它与当地人民的方言、文化、风土人情紧密结合。闽南民间歌谣与其赖以生存的特定的方言环境和地域文化之间,特别是闽南方言韵律与民歌乐律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动态联系。其演唱语言的韵律与方言语调中的平仄起伏、韵脚谐舍之美.能让当地人民一听即懂,一唱就能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128.
成语是汉语长期发展中沉淀下来的语言宝藏,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它多以四字格为主,韵律特征也较为明显。经过对大量语料进行分析,发现有时出于语用或修辞的需要,结构固定的四字格成语其内部结构会发生改变。本文结合实例从韵律角度探析了四字格成语出现结构变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9.
通过考察我国古典时期几个主要阶段诗歌韵律发展变化的情况 ,可以发现 ,古典时期每一次诗歌的大繁盛 ,都和诗歌韵律的确立或改进 ,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新诗体的成功构建 ,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随着这一进程的推进 ,中国诗歌韵律逐渐达到了它的非凡高度 ,诗歌体式日益丰富多样。另一个重要特点是 ,每一个构建出新诗体的时代 ,都既以这种新体式为主 ,同时又保留以前的诗歌体式 ,即不简单否定此前的诗歌体式 ,形式多样并存、各体竞相发挥作用的格局。诗歌韵律、体式的不断改进和构建 ,以及宽容的多样化尝试 ,使古典诗歌的能量能够最充分地释放出来 ,取得极其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0.
针对周锡先生提出的原始诗歌无韵"的观点,笔者以上古音韵研究的成果为基础,对划属原始诗歌时期的商代甲骨文的韵文及相关文献进行考察,通过统计、分析表明:原始诗歌肯定有韵,尽管还不太规则和科学合理;也有其它韵律要素,主要是字数趋于整齐,节奏感明显。平仄作为中国诗歌韵律另一要素,原始诗歌则基本上没有意识;这是由当时语言和诗歌水平所决定的。笔者认为,原始诗歌不断与语言认识及表达的现有水平相抗衡,始终致力于寻求和构建合适的诗歌韵律,并使之不断趋于完善,进而为诗经时期我国古典诗歌的首度繁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