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5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0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6篇 |
人才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58篇 |
理论方法论 | 8篇 |
综合类 | 228篇 |
社会学 | 11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27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藏语声韵学创新概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进武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3,(3):84-87
藏语声韵学源于梵语声韵学 ,因两种语言的特点不同 ,套上梵语声律、韵律的框框 ,不能体现藏语固有的音乐美。藏语本身的语音有阳性、中性、阴性 ,即强中弱的特点 ,韵调有高平调、低平调、升调、降调、曲折调的差别 ,如彼此组合得当 ,会产生悦耳的音乐美感。目前 ,虽然藏语中声律、韵律的材料十分丰富 ,但却未能形成藏语声韵学的理论体系。故而 ,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探讨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22.
223.
陈文凯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3):121-124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重音的规则化和不规则化波动、音素的重复、语调的呼应、音节的连续性等,是英语语音美的基本生成要素。这些要素在同一性与差异性的辩证统一中给人以心理上的满足感。 相似文献
224.
赵永刚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6(4):341-348
韵律结构是架起音系句法研究的一座桥梁,研究韵律结构,不但可以提供解释韵律结构的音系特征理论方法,也可以给自然语言的语音合成、语音识别甚至韵律建模和言语工程提供理论指导。对国内外韵律结构的研究现状尤其是汉语韵律结构的研究做了一个总体回顾,对汉语韵律结构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进行了探索,为汉语韵律研究的未来发展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225.
根据韵律构词学的原理,突厥语言的最小韵律词具有双韵紊特点。由双韵素音步构成的最小韵律词假设能够说明突厥语言单音节词以VV和VC韵部类型为主、语素形式交替、音节成分脱落等共时现象和短元音补偿性变长、音节合并、复合词内元音和谐关系形成等历时现象。非韵律词不能成为最小词,是附着成分,与宿主词位于同—元音和谐域内,因此受到元音和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6.
目前已经出版的关于北京文化的书籍,从历史到现实,从宏观到微观,从自然气象到人文景观,诸如宗教寺庙、胡同门墩、叫卖小吃、花会歌谣、皇宫王府、三山五园……可谓数不胜数,令人目不暇接。但是鲜见深入浅出地开掘北京文化蕴涵的佳作。李建平先生《魅力北京中轴线》一书,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 相似文献
227.
宋芸芸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3):34-39
文章讨论甬剧语言的韵律和节奏.韵律部分从甬剧讲究以韵传情和甬剧押韵特点两方面进行讨论,节奏部分从音步组合形式、音步结构韵律特点、说话调、衬字等方面进行讨论,从中可以看出甬剧语言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228.
文章根据重音和语法标记把现代汉语"X比Y还W"构式分为三种,它们具有不同的语用信息功能,在一定的情景下分别表达足量信息、一般增量信息功能和反预期信息功能。文章从一个侧面揭示了韵律、句法、语义和语用的相互制约关系,指出语法研究中结合语音层面考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29.
如果回味一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是那个时期的街景。20世纪80年代,国门刚刚打开,人们服装的颜色在军绿与普蓝外有了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冲击——邓丽君、蛤蟆镜、喇叭裤、迪斯科……接踵而至。而霹雳舞带来的震撼更为强烈,它夸张的形体表现和极富节奏感的韵律着实火了一把。曾几何时,街头上时常会出现身穿宽衣大袖 相似文献
230.
徐莉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4(5):254-256
华兹华斯诗歌的中文翻译存在着文辞雅化、韵律再现和保持文风、韵律变形两种倾向 ,它们各有其利弊得失 ,又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原诗意境的传达。华兹华斯是英国诗坛的创新人物 ,他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他的诗风 ,在其诗歌的中文翻译中进一步协调文字风格和韵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