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6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225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七言诗的起源问题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长期受到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学界越来越倾向于楚辞衍化说。文章综合运用了传世文献、出土战国简文及汉代镜铭等材料,从语言、韵律和文风三个方面因素讨论了七言诗的发生和发展。认为七言诗的产生过程是:从战国时期民谣中的七言句到西汉初年开始的七言歌诀体,再到主要用于镜铭的“七言”,经过流行于民间或文人手下的“柏梁体”、“歌行体”,最终发展为七言诗。真正的七言诗开始出现于隋代。  相似文献   
62.
标语是中国极其重要的一种社会用语,在对标语语言大量语料的考察基础上.运用韵律学相关知识分析其节奏特点,为标语实际制作更加规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3.
周代进 《社区》2009,(20):37-37
离开故乡已有25个年头.可故乡的黄梅戏却是“月亮走,我也走”,一直盘旋在我的心头,牵动着思乡的心绪。我的故乡在桐城县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紧挨着严凤英的家乡,算得上是黄梅戏的源头,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充满着黄梅戏的节拍和韵律,3岁的小孩唱一段黄梅戏,是司空见惯的事。自发苍苍的老人,更是黄梅戏的高手,不仅能唱.还能作出相当难度的表演,并能讲出“男花腔”、“女平词”以及如何走好台步等戏曲理论。  相似文献   
64.
歌词作为诗歌的一种特殊形式,由于需考虑到音乐性歌词译配的影响,其翻译质量很值得探讨.本文借助现有的功能等值翻译理论,通过阐述中英文歌词特征的不同,讨论了歌词翻译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重要方面,比如韵律、节奏等,以此使歌词其美学价值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65.
从内容上看,当前一部分新诗远离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退回内心或封闭于自我小天地;从形式上看,这一部分诗放弃作为诗歌外在形式方面最重要特性的韵律,语言走向“极涩”与“极俗”两个极端。这种内容上的封闭与狭隘及形式上的非诗倾向,使中国诗歌的发展面临严峻考验。对人类理想和前途的迷惘,诗歌修养的缺失,是造成部分新诗失误的内因,新诗批评的某些混乱则是重要外因。  相似文献   
66.
通过简略考察中国诗歌史上几个主要时期的发展变化情况 ,可以发现 :内容开阔 (而非狭隘封闭 )以及对高境界的追求 ,独具的、和谐优美的韵律 ,凝练而通俗的语言 ,一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特征 ,也是诗歌不可或缺的基本特质。尤其韵律 ,是诗歌不能放弃的 ,其外在形式方面区别于其它文体的最重要的特性 ,也是诗与非诗的最后界线  相似文献   
67.
《致西莉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剧作家兼诗人本.琼森的一首短小的抒情诗。诗作意境融彻、韵律优美,淋漓尽致的刻画了一个陷入单恋的男子如痴如醉的形象,并高度赞美和歌颂了柏拉图式的爱情,即纯洁的精神恋爱。  相似文献   
68.
西方现代诗论,尤其是20世纪的诗人诗论,对现代诗歌的最主要形式--自由体抒情诗的各主要因素均有大量讨论和争议,举凡与现代诗歌的革命性、抒情自我、客体性、语词工作机制、韵律、自由体等要素相关的论题,都是被不断重提并始终开放的.这些反复探讨并非是仅着眼于对一种诗体的理解,而更关乎本体论意义上的对何谓"诗"的探寻,以及在方法论意义上的对诗歌创造生成秘密的求索.对此进行综合考察,将有助于对西方自由体抒情诗形成相对全面的认识,进而帮助读者理解"诗"本身.  相似文献   
69.
国古诗有自己独特的形式、结构、格律和典故 ,而且大多数短诗言简意赅 ;相比之下 ,英诗则自由得多。灵活驾御语言 ,正确处理古诗英译 ,关键在于对古诗源语言和译语言的文化区别进行考究。文章就古诗英译中 ,分别对其韵律 ,选词和意境三方面的文化现象的处理进行比较分析 ,归纳出一些规律以求最佳翻译创作  相似文献   
70.
基于韵律形态学、自主音段音系学理论重新研究长葛方言单音动词已然体的形态变化,我们发现,该形态必须满足单韵素韵律模板,形态变化过程分为三步:首先,韵尾[±前]、[±圆]等特征延伸联结韵腹;其次,删除韵尾;最后,强制性音段特征[-高、-低]联结韵腹。从形态类型上来看,长葛方言动词的已然体形态属于音段形态和超音段形态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