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0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68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Biofortification is an emerging intervention to alleviate hidden hunger in China.How to increase farmers’ adoption of biofortified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a real problem of biofortification in a context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Based on experimental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nutrition-information intervention on farmer’s willingness to adopt biofortified agricultural products,our research takes the example of iron-rich rice and discuss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value appeals,source of nutrition-information and the scale of farmer operations.The result reveals:1) in the context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the nutrition-information intervention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farmers’ willingness to adopt biofortified agricultural products; 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trition-information intervention and farmers’ willingness to adopt is moderated by the farmers’ value appeals.No matter which value appeals farmers hold,nutrition-information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ir willingness to adopt,and the nutrition-information intervention has a more significant effect on nutrition oriented farmers’ willingness to adopt; 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trition-information intervention and farmers’ willingness to adopt is moderated by the scale of farmer.Compared with small-scale and large-scale farmers,nutrition-information intervention has a more significant effect on medium-scale farmers’ willingness to adopt iron-rich rice; 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trition-information intervention and farmers’ willingness to adopt is moderated by the source of nutrition-information.Compared with the information from seed companies,nutrition-information intervention has a more significant effect on farmers’ willingness to adopt when the information comes from government agencies,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media.Therefore,it is suggested to enforce nutrition information intervention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farmers’ value appeals,source of nutrition-information and the scale of farmer operations on the impact of nutrition information intervention on farmers’ willingness to adopt.  相似文献   
102.
正有几种情况,会让我们感到饿:看到、闻到、在书上读到、甚至是想到食物。听让你想起一顿大餐的音乐。路过你曾经在其中大快朵颐的餐馆。甚至是在刚吃过一顿丰盛的午餐之后,想想美味的食物,都会让你垂涎不止。这时,真正的饥饿,也就是说生理上需要食物的欲望,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路过甜甜圈店,就想来一点,这就足够了。研究表明,吃饱喝足的老鼠想吃巧克力燕麦的欲望,和饥肠辘辘的老鼠想要吃实验室的食物是一样强烈  相似文献   
103.
饥饿艺术家》是卡夫卡自认为写得不错的少数作品之一。在小说文本中 ,周围的观众构成了“看”的主体世界 ,艺术家构成了“被看”的主体世界 ;通过对这个二元世界的构筑 ,作者表现了自己作为生活在异化了的物质世界中的精神个体对人类精神道路的探索 .  相似文献   
104.
饥饿、苦难与生存是莫言的《丰乳肥臀》的重要主题,笔者分析了小说对饥饿的丰富表述,并从生理学、伦理学和性别等角度分析了小说对饥饿、苦难与生存的丰富而深入的思考,并指出莫言没有挑战传统的女性奉献和男性主导的权力结构,在他的想象中,女性依然是以忍受饥饿、养育别人来体现其价值,男人则要么安居于优越位置获得满足,要么通过战胜饥饿来展示其智慧和勇气。  相似文献   
105.
对女作家虹影的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可以作一次从不同视角出发的多维解读。即(一)从女主人公“六六”个人生命隐私之揭秘的角度,解读小说被命名为《饥饿的女儿》的用意及其对人的生存权利的申诉与张扬。(二)从女性命运遭际之不幸的角度,解读小说通过“六六”一家五个女性生存境遇的讲述,对女性自求解放的思想启蒙与激励作用。(三)从小说所展示的历史劫难,解读作品内涵隐在的伤痛与对中国社会改革的祈求与热望。  相似文献   
106.
饥饿艺术家》是卡夫卡晚年所作的一部得意之作。文本中饥饿艺术家与庸众之间存在着相对静止的微妙的矛盾关系 ,矛盾双方彼此敌对又彼此陌生 ,而这一矛盾又是建立在小说构建复性的双线结构上 ,具体表现为庸众对饥饿艺术家的“权利”关系以及饥饿艺术家的“自愿”承担。  相似文献   
107.
卡夫卡的文学世界是一个寓言性世界.<饥饿艺术家>中那个艺术的殉难者形象其实是一个象征,他饿死笼中的深刻寓意是精神上的饥饿.由此,卡夫卡揭示了现代社会的异化现象以及人的生存窘境,为人类认识自己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8.
《琼州学院学报》2019,(2):27-34
为了研究饥饿再投喂过程中虎龙斑肝脏miRNA(miR-27a、miR-214、miR-206和miR-125b)的表达水平与补偿生长,免疫水平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选取了120尾虎龙斑随机分为4个试验处理组(S15、S30、R15和R30)和4个对应的对照组(C15、C30、C45和C60).检测虎龙斑肌肉中miRNA表达水平、血清中溶菌酶(LYM)、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在饥饿期时,处理组血清中的SOD活性和MDA含量均高于相应对照组.但随时间的延长,处理组均显著性下降(P <0. 05),处理组肌肉中miR-214和miR-206的相对表达量与相应对照组相比,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处理组S15中miR-214和miR-206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应对照组(P <0. 05);在恢复投喂期,处理组R15和R30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摄食率(FR)均高于相应对照组,LYM、SOD活性和MDA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且均高于相应对照组水平,尤其是MD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对照组水平(P <0. 05).处理组miR-215b、miR-214和miR-206的相对表达量与对应对照组比,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R15和R30中miR-27a的相对表达量一直低于对应对照组水平(P <0. 05).上述结果表明,miR-27a的表达可能与虎龙斑的补偿生长有关,而miR-215b、miR-214和miR-206的表达可能与鱼体的免疫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09.
本文从“粥”入手,探讨其在中国人的饮食发展演变中与饥饿的联系,并通过回溯历代文献记录揭示中国在历史上各种灾害频发、长期处于饥荒,食粥是无奈之方.从饮食人类学视角看,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的历史是伴随着饥饿的历史,粥这一饮食习惯是伴随着饥饿的历史产物,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伴随着饥饿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的粥,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饥饿文化的代表,在其之上产生了许多与饥饿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如礼文化、养生文化等.  相似文献   
110.
本文通过对《神圣的饥饿》和《神圣的娱乐》从人类学到民族音乐学的互文性阅读,挖掘两部著述之间关于仪式神圣性的显性或隐性的密切联系,构建新的解读视角,并试图从仪式一隅反观当下民族志理论研究发展的未来方向与普适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