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8篇
社会学   7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美国对马克·吐温其人及其作品的研究一直长盛不衰。总的来说,吐温研究可分为三大时期:萌芽期,争论期与现代期。萌芽期的研究以印象类评论为主,随着吐温文学地位的上升,对他的赞美之声也一浪高过一浪。争论期研究围绕布鲁克斯与德沃托的论战展开,一方以精神分析理论为武器,试图贬低吐温的成就,另一方则坚持立场,肯定了西部文化和吐温作品的价值。随着多种研究方法的引进,现代期的吐温研究呈现多元化的局面。  相似文献   
52.
马克·吐温通过方言写作传统中的英美讽刺性对比,确立了美国的民族身份,以方言写作的朴素文体隐藏了美国的扩张政治,规避了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嫌疑,构建了美国在国际化视野下的"天真"姿态.马克·吐温方言幽默文体是民族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53.
马克·吐温的短篇名作《亚当夏娃日记》置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进行探讨发现,该故事不仅在情节上凸显了女性在实现两性和谐相处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女性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其"复调"式的框架结构也巧妙地传达出两性平等、亲密融合的理想。笔者认为,该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相辅相成,高度统一地表达并强化了作品的生态女性意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作品结尾出现的不和谐音却暴露了作者生态女性意识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54.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教师如何开启宝库,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经历峰回路转的环节,完成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任务呢?情境渲染很显然是人文性的体现,"感人心者,莫乎于情"。一定的情境产生一定的情感,教者动情,学者方能动容。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所蕴含的  相似文献   
55.
马克·吐温(Mark Twain)以其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而响誉全世界.其作品文笔幽默浅显,内涵深刻,同时也往往体现了吐温自己内心的情感.本文通过对作品<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透析,揭示了作者隐藏在作品中的爱恨情愁,不愧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  相似文献   
56.
我认为,在我所追寻的以传统美国的方式对成长和学习过程作最佳描述的当属马克·吐温(1883)的小说<在密西西比河上>.这本小说讲述的是河道上一个主领航员的故事.吐温是一个在密西西比河岸边长大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57.
斗客之乐     
一、轻咬细吮,而非吞云吐雾抽烟斗与抽纸烟截然不同,一根香烟可以在一分钟吸完,而一斗烟却可以细细品尝30~40分钟。如果你无法超过30分钟,你就不算是够资格的烟斗客。  相似文献   
58.
我认为,在我所追寻的以传统美国的方式对成长和学习过程作最佳描述的当属马克·吐温(1883)的小说《在密西西比河上》。这本小说讲述的是河道上一个主领航员的故事。吐温是一个在密西西比河岸边长大的年轻人。他把追求真理与寻求活力结合起来,坚持认为,想象力只有面对现实才是最具活力的,而这正是这位积极向上的人面对密西西比河的各种实际状况时所想到的。  相似文献   
59.
尚铁英 《学术交流》2007,(3):156-158
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有其深厚的历史根源和文化背景。19世纪后半叶,机械化的迅速扩展,垄断集团的迅速形成,财富的迅速积累,构成了这一时代特点:一个过度和极端的时代,一个衰退和进步的时代,一个贫困和财富炫耀、郁闷和充满希望的时代。美国现实主义作家此时写出了大量具有地方色彩,反映美国西部、南部、东部人们生活的小说,广泛地表现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人,并力图将人们的生活画面真实、清晰、透彻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60.
刘俐俐 《学术研究》2004,(10):124-128
以展示艺术价值为目的的文本分析是文学作品经典化过程中的重要方面 ,应该是文学理论与批评的一项任务。文学批评的多维视角和方法对于文学作品经典化具有重要意义 ,从文本之内的形式性质的因素入手进行分析 ,进而转换到文本之外的批评 ,是在经典作品的张力容纳进批评家的发现和解释的有效途径。批评者作为“有血有肉的读者”的性质 ,决定了对作品中内涵和艺术价值的发现将会是个开放、持续的过程 ,发现于是具有了“发明”的性质 ,这必将激发我们对于文学批评的观念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