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25篇
  免费   447篇
  国内免费   134篇
管理学   627篇
劳动科学   19篇
民族学   158篇
人才学   164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6138篇
理论方法论   983篇
综合类   7644篇
社会学   531篇
统计学   31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410篇
  2022年   302篇
  2021年   386篇
  2020年   347篇
  2019年   345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275篇
  2016年   298篇
  2015年   474篇
  2014年   947篇
  2013年   891篇
  2012年   1328篇
  2011年   1472篇
  2010年   1188篇
  2009年   1088篇
  2008年   1233篇
  2007年   875篇
  2006年   726篇
  2005年   602篇
  2004年   610篇
  2003年   594篇
  2002年   476篇
  2001年   433篇
  2000年   294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毛泽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指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种结合就是要在中国的具体时空背景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理论形态、理论生长点和理论实践力量的中国化,使之在中国获得新的发展,成为既具有时代性又具有民族性的中国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92.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主要解答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其实质是主体的马克思主义观建构问题。“怎么对待马克思主义”,主要回答主体在实践中如何坚持和发展、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其实质是主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观建构问题。从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的视角看,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两者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首要问题”范式。  相似文献   
993.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契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以及得到中国先进分子及普通民众的认可,是与中华民族自身的文化底蕴分不开的。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契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传统的"重人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论有相通之处;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与共产主义思想有相似之处;中国传统的知行观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具有内通性。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契合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前提,二者是一种从形式到内容的全面契合。价值契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要完成颇具时效性的政治使命,还要使之成为中国人自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994.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基本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导向,融合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而形成的先进文化。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萌芽、形成、成熟和曲折发展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995.
马克思主义历史跨越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与继承俄国民粹主义的过程中创立,经由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加以丰富和发展,成为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准确地把握该理论的精神实质,对于深刻地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积极地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及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996.
梁柱 《中华魂》2013,(15):19-22
如果借用清代郑板桥的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干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倒也形象地表达了我们党的生成、品格和崇高追求,表现了它所具有的旺盛生命力的不竭源泉。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专节中,特别强调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这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灵魂和旗帜,我们要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坚守共产党人的这一政治灵魂。  相似文献   
997.
"和而不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根与命脉所在。今天,它又是我们处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之关系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无论是其产生、发展、传播,还是其中国化的每一步骤,都与中国传统哲学及其现代化有着某种独特的关联。确立"和而不同"的开放思维与包容心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98.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现实生活世界”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被认为是现代哲学的基本走向。马克思虽然没有直接提出这一命题,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依据社会现实本身这一主旨得以成立,并由此而开展出其研究的全部路径、方法和问题领域。马克思把哲学置于现实的人、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以及由人的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活世界基础上,实现了哲学转向现实生活世界的历史性变革。现实生活世界理论对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9.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博士研究生贺方彬在《后危机时代语境解读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一文中指出:在后危机时代语境中省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自身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内在要求,更是时代变化和实践新发展的客观现实需要;不仅是立足于中国当代实际,破解中  相似文献   
1000.
李达的法理学体系以中国近代正统法理学教科书体系为叙述模式,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研究方法,对法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范围进行了重新解读;科学阐释法理学的法律与国家的关系、法律本质与现象的关系、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及法律的属性等基本内容,试图构建与以往各派法理学有很大不同的适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体系。李达在中国近代法学学术竞争的语境下,既保存原来的法律话语体系以利于法学范畴之间的对话与沟通,又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法学研究范式不仅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也是适合中国实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